您在這裡

《服務志工的內心小宇宙》:【心理師回覆】介入程度評估

各位親愛的貓頭鷹志工,大家好:

  我是陳忠寅心理師,有位伙伴提出一個令人感動的問題:「半年才來服務一次的我們,應該要介入到什麼程度?」。

  他有這樣的反思,是因為他在參加營隊服務中,發現一位小女孩的家庭環境不太好,家中大人常常忽視孩子的照顧,常因一些飯局或酒局耽誤孩子的需求和陪伴。在某次營隊中,甚至聽到孩子說:「我昨天沒有回家」。他當時除了感到驚訝,更多的是慶幸今天這個孩子還出現在他的面前。這位伙伴發現這個情況或多或少也出現在其他偏鄉孩子身上,他對此感到很無力!服務期間或許還能確保他們的安全,但是在他結束服務回去之後呢?這位伙伴關心受服務對象的熱忱,是非常令我敬佩的,下面就我一點點個人經驗來跟大家分享交流。

  在《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有一段情節,迷路的愛麗絲在岔路遇見了柴郡貓,於是雙方展開了一段對話:

  愛麗絲:「我應該走哪一條路?」

  柴郡貓:「那妳想要去哪裡啊?」

  愛麗絲:「我不知道。」

  柴郡貓:「那妳走哪條路都可以呀。」

  這段對話雖然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了一個重要的意義~目標!

  是的,用來決定我們要走哪條路的,正是我們想要到達的目標,如果我們沒有想清楚要去哪裡,自然就很難決定哪條路才是正確的方向。如同那位伙伴的問題:「半年才來服務一次的我們,應該要介入到什麼程度?」,要介入到什麼程度(走哪條路),就要看我們設定的服務目標是什麼(去哪裡)!

【介入程度的三個評估指標】

  設計一個服務方案,一定會設定至少一個服務目標。

  因此,第一個介入程度的評估指標就是「服務目標」。我們服務的先前準備工作一定是依據服務目標進行,換句話說,不在原本服務目標裡的需求,我們是沒有準備的,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貿然提供服務反而可能會造成受服務對象的傷害。

 

  第二個介入程度的評估指標是「專業能力」。的確,服務過程中,在現場發現受服務對象的其他需求是很常見的事情,當你評估這個需求雖然不在服務目標裡,但對他很急迫,而且你也很想協助他時,請評估自己/團隊是否具備提供服務這個需求的專業能力。如果你評估自己/團隊的專業能力不足,請別貿然提供服務;即使你/團隊具備相關專業能力,基於服務是倚賴團隊運作的,請與團隊老師、隊長及隊員討論新的服務目標後再提供服務。

 

  第三個介入程度的評估指標是「時間資源」。如果團隊評估後決定提供服務,而個人/團隊專長也足以提供服務,接下來就要評估「時間」與「資源」。時間要考量的是「適當時機」與「所剩時間」,適當時機要思考的是「提供這個服務是緊急迫切的嗎?是危急的嗎?」、「當下是提供服務最適當有效的時間點嗎?」;所剩時間要思考的是「離服務結束還剩多少時間?」、「剩下的時間我們可以介入到什麼程度?」,依照時間多寡考量介入程度,避免在服務結束時沒有處理妥善,反而留下更多問題與受服務對象的情緒傷害。資源要思考的是盤點先前準備的人力與物資資源,以此決定可以介入到什麼程度。

 

  請記得,很重要,但是只講一次,「服務目標」「專業能力」「時間資源」可以協助你評估介入程度。

 

【進階服務或尋求轉介】

  當你評估之後,發現新的需求不在服務目標中,或專業能力不足以服務,或時間資源不允許,請一定要先照顧自己的情緒,這次做不到的,可以考慮做為下次進階的服務目標,這樣不但可以提升服務的層次或廣度,也能在做好最佳的準備後才提供服務,更能確保服務品質與受服務對象的福祉。

 

  如果你擔憂的情緒真的無法忍受,或者情況危急到覺得需要立刻協助對方,你也可以考慮轉介或通報相關機構,例如警察局110、保護專線113、各地方政府社會局或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關懷e起來社會安全網…等,讓其他專業的來替你緩解擔憂。

 

【過度同理與替代性創傷】

  在你做了一些不同程度的介入、或決定做為下次服務目標、或轉介通報之後,你在接下來的生活裡,如果還是常常出現擔憂、焦慮、生氣、自責、愧疚,或懷疑自我能力,甚至放不下這個責任…等感受或情形時,請小心你可能出現了「替代性創傷」。替代性創傷是因為過度同理涉入受服務對象的創傷、處境、痛苦或感受,進而引發助人者產生自己內在的負面狀態。如果您有這個現象,請一定要尋求家人、師長、志工督導或心理專業人員協助,讓自己可以從負面的內在狀態恢復過來。

 

  再次對志工伙伴的積極服務熱忱表達衷心的敬佩,這樣為他人福祉著想正是志工的原動力與出發心,祝福各位在盡心盡力為受服務對象奉獻時,也能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在利人利己之中找到平衡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