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8金車走讀志工-文化資產進修

      2018金車走讀志工 文化資產進修

東三線散步聽故事~尋古蹟

撰文/走讀志工 王月華

七月時,好友菁薇傳來了金車的活動邀請,說是要走讀台北市最美麗的一條街~中山南路,也就是台語老歌中曾提及的「三線路」。久聞金車文教基金會的走讀活動精采萬分,但總是無緣參加,這次好友相邀又幸運的報上名,於是就偕同先生帶著期待的心情參加了8月26日下午的這場"金車走讀初體驗"。

活動一開始先在金車藝文中心-南京館,由凌宗魁老師開講,藉著一張張的老相片,敘述台北市幾個行政區人文社會的變遷。這麼湊巧,老師由日據時代的"旭町"(中正紀念堂等)、"東門町"(張榮發基金會大樓等)、"華山町"(行政院等)。

講到"幸町"(台大醫院等),正恰好是我擔任公職期間幾個單位的所在區域,所以聽起來格外親切。博學的凌老師透過珍貴的歷史相片,講述圖片之後的精采老故事,溫柔又富感情的嗓音,讓人沉醉其中,不知不覺就過了兩個小時。

隨後我們搭公車來到行政院,走到忠孝東西路與中山南北路口,延續室內所學,做實地的印證,喚起大家塵封已久的的記憶。

 

早已忘了當初”復興橋”是何等模樣,幸好還有"復興橋郵局"可見證它曾存在的時代意義;郵局所在的中央大樓已老舊,卻在路口三面迎向重要公署,這棟民間大樓,怎會有這等機緣?原來它在日據時代是台北車站的扇型車庫,所以才未被公部門徵用。

行政院前身原是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所以前面路口即是台灣幾條主要公路(1,3,5,9號)的起點;台北市議會(原為台北府考棚)為質詢所需,是棟扇型建築,現雖已不復見,但由拆除建築後的基地輪廓,尚可遙想當年;監察院(原台北廳)大門兩側的八角型衞塔正在整修,但無礙於老師的解說比較。

原來衛塔為日據時的建築特點,立於主建築的兩側,以襯托中央建築的雄偉壯麗。房舍外牆紅磚白灰壁相間,壁間有綴飾著花草、蔬果、綵帶的圓窗及勳章壁飾拱窗,華麗又莊嚴。

 

我們沿著三線路往南走,經過立法院,濟南教會(原幸町教會),台大兒童醫院(原醫院大體房),教育部(原中研院),一路欣賞建築之美,聆聽建設之後的故事,愉快而悠閒的走到常德街台大醫院舊院區。很幸運,今天是週日,醫院沒有門診,少了看病人潮,我們才得以在老師的導覽下,細細領會百年前建築的偉大。


 

現況的台大醫院舊大樓於1921年改建完工(原本建於1898年,初建時為木造建築),為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相當的優美。老師特別要我們注意左右兩側的弧形車道石墩,石塊切割排列整齊,歷經百年而依然。

醫院入口右側還留有當時的洗腳台(若非老師指明真的完全不會去注意),設有扶手、地面排水孔及水龍頭(已拆除)遺跡。日據時期先民多穿木屐,道路也多泥地,所以規定進入醫院時,一定要在此將雙腳及木屐清洗乾淨才能進入。

醫院大廳和二樓的地板及四周內牆的瓷磚皆是當年原建築的瓷磚,雖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但大部分仍保持的相當完整。考量醫院採光通風及衛生清潔之所需而做的建築設計,處處都讓人感佩當年建造者的體貼與細心,而這也是我們曾經一再路過卻總是錯過的風景。
 

六點三十分,我們依照表定時間,在台大醫院門廊結束了此次的活動。老實說,真的太精采了,所以意猶未盡,若能再有多一點時間走到中正紀念堂就更棒了,畢竟我們在室內可是一開始就由旭町開始介紹的呢~

 

非常感謝金車文教基金會安排這次的活動,讓我們能走訪曾經一再路過而忽略的歷史建築。這種先室內後室外的行程安排,真的非常理想。我們透過凌老師的相片收集整理說明,除了看到建築遺跡現貌,也認識了當年為這土地付出貢獻(不論智力或財力)的先賢(不論台籍或日籍)。

想想,若缺了有心人士對古蹟的維護與紀錄,這些或美麗或哀愁,有血有淚的歷史要到何處去尋覓呢? 愛台灣就該從閱讀台灣的故事開始,只有了解它的過往,我們才會更珍惜現有的一切。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