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8.秋 蘇澳煙雨山海經

蘇澳煙雨山海經

撰文/走讀志工    顏文魁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傳說,一萬年前消失的亞特蘭提斯,可能在台灣,它的首都可能在蘇澳,因為那是一個同時擁有冷泉、溫泉的地方。就這樣,心裡常想著這一個美麗傳說,帶著這一份神秘的傳說,2018年11月18日,我參加了金車走讀,來到傳聞中的亞特蘭提斯之都,有冷泉、有高山、有大海、有河流的宜蘭蘇澳。

蘇澳車站 憶蘇花公路盛況

         我們在蘇澳火車站集合,今天走讀是由莊文生老師所帶領,蘇澳火車站旁,原是公路局車站,今為大都會客運台北—蘇澳—花蓮的停靠站,當年知名來往花蓮的金馬號,就在這裡上下旅客。那是在北迴鐵路未通車前,尤其是當蘇花公路中斷時,就會有大量旅客在此地等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於是火車站附近,興起了許多間旅舍客棧,讓短暫停留的商旅,有一個安心等候的處所,也造就了當年蘇澳的繁榮盛事。

蘇澳砲台山與王天君廟

         我們從蘇南路前進, 右前方山頂是蘇澳砲台,及王天君廟,路旁仍可見當年留下的老旅舍,及目前主力消費群的阿兵哥軍需品商店,來到盡頭是蘇澳主要河川—白米河,從古地圖上可以看到白米河河道與一百年前不盡相同,2010年梅姬颱風,白米河因日雨量近1000毫米,造成山崩掩河道,河水重淹蘇澳地區,曾為蘇澳地區帶來嚴重災情。

白米河流入蘇澳港

        白米河對岸即是蘇澳港,過了蘇澳港才是南方澳漁港,右上方即是北方澳軍港—中正基地,正前方是七星嶺,七星嶺下方隧道是通往省2號濱海公路的方向,經頭城通向基隆瑞芳,是5號高速公路滿車時的替代道路。白米河在這裡附近流入蘇澳港。通過了白米橋往南方向,就是頂頂大名--蘇花公路的起點。

        我們走過白米橋,順著中正路,前方是蘇澳煙波大飯店,這裡曾是日本時代宜蘭三郡之一---蘇澳郡郡役所所在。走過飯店來到光復路27巷附近的過港巷,當地人叫過溪仔,這裡一片寧靜,是阿里史溪流過的地方,是住家好處所。

蘭陽八景之一(蘇澳蜃市)

     「澳水回旋地角東,山光日色照瞳矓。蜃樓海市何人見,遙在澹煙疏雨中。」

         前方七星嶺山,一直橫臥在蘇澳的北方,它從北方澳延伸到鎮中心,上方建有各傳播機構的轉接站,莊老師推薦大家,有機會要上去走一回,那條山路可看見太平洋兩邊的景觀,知名的蘭陽八景-蘇澳蜃市,就是在這裡被看見,但今日艷陽普照,此行是無緣體會那種虛無飄渺的煙雨蘇澳意境了。

全世界獨有之二 享蘇澳阿里史冷泉

         雖然沒有蘇澳蜃市,但有全世界唯二之冷泉所在,鎮公所公有冷泉仍在整建當中,原令同伴大失所望,幸好旁有阿里史冷泉能入內參觀,伙伴們興奮的捲起褲管,下水體驗那天下難得的冷泉快感。阿里史冷泉為一長方型冷泉湯池,周圍由紅磚與洗石子建築物所架構,大家脫下鞋子,順著階梯往下走,冷泉區為四周有牆面,中央露天的建築物,數根支柱造型的石柱,像極了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地下水宮,大夥坐在階梯邊,享受那得天獨厚的濃濃蘇澳自然味。

         蘇澳冷泉是1895年,由日人竹中信井所發現,地下水脈往上滲出,遇石灰石後,產生大量汽泡,蘇澳冷泉水溫終年在攝氏22度,夏天泡冷泉,清涼舒暢,冬天泡更是全身氣血暢通。而蘇澳冷泉阿里史之名,其實在宜蘭地區有三處相同地名,是1807年彰化巴宰族首領羅賢文帶領族人,翻越雪山山脈到羅東拓墾,後因介入漳泉械鬥,族人分三支遷徙,因而在羅東、三星、蘇澳分別留下阿里史的地名。

參觀寶山寺 尋蘇澳地名由來

        泡完冷泉,我們前進到中原路寶山寺,寶山寺為為三樓建築寺廟,三樓供奉觀音菩薩,因蘇澳在開墾初期有大量泉州人進入,因此二樓主殿供奉泉州安溪人的移民保護神–清水祖師。而清水祖師虎邊旁供奉的則是四結蘇澳先賢牌位,計有四十四名先賢名字,是最早開墾施八坑的一批人,而且名字中皆有「士」字,是安溪人慣用方式,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蘇士尾,四十四先賢祠原供在附近,直至1978年改建時,才合併到寶山寺內。

         莊老師對一般人以先民蘇士尾開發有港澳地區而命名蘇澳之說抱持懷疑,他認為,蘇士尾在四十四先賢牌位中,僅排在中段,不似首領排法,而且在1810年建噶瑪蘭後已有蘇澳名之記載,那時蘇士尾可能還沒來到蘇澳。最有可能的說法,是因西班牙人在17世紀中期,曾來到宜蘭地區,留下三貂角(聖地牙哥)石城城墎,而從San Lorenzo聖勞倫蘇,演化成為蘇澳地名由來,是較具可信度的。

蘇澳美食 米粉羹花生湯羊羹

         出了寶山寺,莊老師介紹蘇澳美食,廟口米粉羹、花生湯,大夥泡完腳正是胃口大開時候,花生加膨餅,不甜不膩,真是不錯的地方美食,另外蘇澳還有牛舌餅,羊羹,來蘇澳千萬別錯過。

參觀晉安宮 懷羅大春開路與興學

        穿越中山路,我們回到蘇澳車站附近的晉安宮。晉安宮供奉張公聖君法主公,又名張公廟,也是泉州人保護神,建於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為先賢蘇士尾、張光明等人籌建。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遷到現址,1975年重建現樣。

        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清陸路提督羅大春奉命來此開建蘇花北路古道,計開闢約220里古道,進行開山撫番工作,且羅氏以洋銀五百圓蓋五間瓦草舍興學,所以留下建路碑與興學碑兩塊,後來遷到晉安宮前,地方人士為紀念此壯舉,於2008年廟埕重建時,仿碑刻建二新石碑,與原碑並列,並外加亭台保護,供後人憑弔,是一件成功保護文史的作為,值得台北人學習。

 

石獅與蘇澳神社

        進廟參觀出來,莊老師介紹廟口石獅,一般以左公獅踩繡球,右母獅鬪幼獅為形態,但這裡剛好相反。經查這對石獅,原是蘇澳神社之遺物,神社被癈棄後,由晉安宮保存,也算是保留文物的一件美事,至於為何會左右相反,推測是當時匠師將錯就錯所造成。

         羅大春開路石碑在南澳也有一塊,就在南澳火車站往朝陽漁港的路邊,石碑被當成神物一樣,供在一處廟亭內,碑前香火旺盛,是我看過最為神奇的石碑,上面文字清楚寫到(---羅大春欽奉諭旨----),是清代最早進入花蓮的歷史文物,雖然與後來1927年日本所建,通行汽車的蘇花公路不同規模,仍是台灣開拓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蘇澳蜃市?亞特蘭提斯?

        最後,我們又回到蘇澳車站,大夥們有的搭火車,有的搭客運,也有的意猶未盡,繼續在蘇澳街頭閒逛。無意間在車站前地上,發現一張60年代的金馬號公路局汽車照片,哇! 真是如獲至寶,當年繁榮景象閃耀眼前,蘇澳擁有如此豐富的人文美景,全世界唯二冷泉、蘇澳港、晉安宮、寶山寺、砲台山及一望無際的太平洋,相信蘇澳若能超越現有困境,勇敢的邁向海洋,再創傳聞中的蘇澳蜃市或亞特蘭提斯,把夢想實現,蘇澳絕對會很不一樣。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