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9。秋 老滬尾古跡巡禮

老滬尾古跡巡禮

撰文/走讀志工 周華

「藍藍的天,白白的雲」,超乎預期的好天氣,大家跟著丁秀山老師的腳步,從淡水捷運站開始走讀巡禮淡水。第一站淡水殼牌倉庫是新北市市定古蹟中唯一的產業遺址,位在捷運站淡水河畔(舊名鼻仔頭)。

基於台灣的地理位置重要,西班牙利用中國銀本位作為貨幣政策在貿易上大賺其錢。英國殼牌公司在此設廠,將油品運至港口,存入油槽,分裝後藉火車轉運台灣各地銷售。1944年成為美軍轟炸目標,中彈後整整燒了三天三夜。

之後因產權問題閒置,躋身古蹟後,市府花了1.2億整修開放,稱作淡水文化園區,有社大進駐。我們直接走到臨河的觀景台上,果然是觀河觀山好地方。當年的輕質汽油倉庫曾經以餐飲店方式經營不成,如今作為故事館,聽說收集了不少資料及展品,可惜沒開放。

走過金色水岸,遊人如織,丁老師在行進間介紹了鐵蛋的來由,從現代眼光來看,並不值得推薦。穿過提供試吃的三協成糕餅博物館,進入老街,從福佑宮前右轉小巷上登,右轉來到淡水清水巖,供奉清水祖師。

1937年建造當時尚在日治期間,有一些需要與政治妥協之處。清水祖師(又稱蓬萊老祖)於同治年間分靈來台落腳淡水,建廟時暫移往三峽,三峽也建廟後,協調將神像輪流供奉於兩處。清水祖師有落鼻祖師之稱,有許多故事可以連結。相傳清法戰爭時,三神顯靈嚇退法軍有功,近年10月舉辦西仔反活動,封街造成居民不便。

位於山腰上崎仔頂的淡水紅樓於1894-99年由船商李貽和建造,後因船撞事件破產出讓給洪以南,2000年重修完成,入選歷史建築百景賞第六名,目前做餐廳使用,三樓咖啡館景觀極佳。

進入原名龍目井巷的馬偕街,更名為了紀念1872年來淡水的馬偕,附近有馬偕大鬍子頭像。1879年建的滬尾偕醫館是馬偕紀念醫院發源地,他以拔牙與民眾建立醫病關係,再向他們傳教,非常重視衛生及教育。

旁邊就是哥德式的長老會禮拜堂,屬市定古蹟,彩繪玻璃在陽光下十分美麗,訴說著五餅二魚的神蹟及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故事,目前仍開放聚會。丁老師憶起當年,美援物資常由教會管道分發,吸引民眾長幼來教會。

馬偕街後半段駁坎上的彩繪牆,是由淡水各大小學校繪製的,介紹淡水種種。

從路橋跨越文化路,經過多田榮吉街長故居,來到小白宮(即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屬市定古蹟。

屋頂四坡落水,有陽台,11個半圓拱圈,紅頂白牆在藍天白雲襯托下格外美麗,我們背倚這美麗的景象留影紀念。

走到真理街,左側有教士會館、馬偕故居及姑娘樓,右側的純德幼稚園是當年的女學校。接著來到真理大學,馬偕來台10年回鄉述職,募款回淡水興建了理學堂大書院,1882年完工,又稱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也是國定古蹟。一旁的大教堂造型優美,擁有全台第二大管風琴,前方正有音樂會進行。

最後一站的國定古蹟-紅毛城,最早建於1628年,是統治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但後來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在原址附近重建,由於當時漢人稱呼荷蘭人為紅毛,因此這個城就被他們稱作紅毛城。

紅毛城擁有9面不同國旗在古蹟建築上,象徵紅毛城300年來歷經9個國家(陸續是1西班牙、2荷蘭、3明鄭、4清朝、5英國、6日本、7澳大利亞、8美國、9中華民國)管理,每一面國旗也分別述說紅毛城不凡的歷史。紅毛城見證了台灣歷史的縮影,更見證了台灣近400年的多元文化與歷史面貌。

1870年英國領事館北遷,加建官邸自1876年至1891年延續十餘年,磚雕上刻VR即代表當時維多利亞女皇,薔薇及薊草代表英格蘭及蘇格蘭,穹隆式建物,附百葉窗,地基高抬防潮。

戰後未久中英斷交,前後交由澳大利亞及美國管理,直到真理大學透過教會關係協商才取回所有權,整修後開放。室內擺設多為復刻版,僅有地磚、壁爐及大吊扇留存。

客廳、餐廳地面舖設的彩瓷圖案優美,色澤鮮麗,對照書房地面紅磚,品質高下立判。目前作當時英式生活場景的展示,例如服裝、歷任36位領事姓名等。

丁老師特別介紹了皇室圖騰,內有獨角獸、獅子、皇冠及武士頭盔。後半部為僕役區,必待牆上的呼叫鈴落下號碼牌後,方可從僕役專用樓梯進入主人空間。樓上西側是主臥室,東側是客房。

行程在紅毛城結束,許多地點都需要重返細看,丁老師帶大家趕赴河邊的關稅碼頭,即將4點半了,夕陽正好,映照在淡水河上波光粼粼,果然是欣賞落日聖地,我們就此互道珍重再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