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3教育基金會年會 掀起終身學習熱潮 四百位教育工作者齊聚慶20周年!「跨域創新‧教育韌性」開啟AI創生新紀元!

    數位科技迅速崛起,AI時代正式來臨。面對這場時代變革的洪流,2023教育基金會年會以【跨域創新‧教育韌性】為主題,在這個教育與科技交匯的關鍵時刻,成功地拉開帷幕。本次盛會由教育部林騰蛟次長主持,匯聚歷屆終身教育司司長以及四百位教育基金會工作者,齊聚在福華國際文教會館進行交流,共同探討終身學習的永續發展與跨域整合的重要性。

年會由籌備會總召金車文教基金會帶領,40多家基金會與民間團體擔任委員協助執行。「跨域結合」及「打造韌性」成為本次年會的議程軸線,開幕式中由基金會各學習圈的圈長代表「舞龍」演出拉開帷幕,象徵教育夥伴攜手迎向二十年的里程碑,年會開幕儀式,教育部潘文忠部長感謝各個基金會近三年舉辦兩萬場次的活動,並吸引超過一百五十萬人的參與,在數位時代讓公益的力量能匯集成正向的影響力,為國人打造更好的教育環境。教育部林騰蛟次長也在年會上感謝各教育基金會與非營利組織夥伴,串聯組織學習圈聯盟,配合教育部持續推動閱讀教育、科普教育、藝術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本土文化教育及永續發展等各個學習主題,讓社會各個角落能看到教育力量的存在。強調民間力量一直是教育部推動終身教育的重要資源和力量,實現教育創新與韌性。

今日多場專題及趨勢短講,由跨領域人才提供最新的教育趨勢與實務分享,深入討論NPO工作者跨領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推動終身教育。開場的【AI時代的跨域學習】專題講座,由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李世光主講,討論「生成式人工智慧(GAI)」對臺灣教育及各產業的影響與人才培育等議題,將AI視為「助手」,而不是導師。分享如何以AI資料生成重塑各產業樣貌,進一步從根本提升國家競爭力。接續【建構文化自明‧教育是創生最後一哩】專題講座,由長期致力於推動台灣地方創生的林承毅執行長,根據他多年的觀察及日本交流經驗,指出二地居可成為台灣地方創生的處方箋。也分享如何讓學生從在地知識認識自己的家鄉,從文化的自信心裡找到和家鄉的連結,藉由學習過程建立起學生對於家鄉的認同感,進而增加學生未來回到家鄉、在家鄉持續生活並創業的可能性,同時也跟教師、學校與社區共備教案,激起社區發展的新可能。

下半場的「趨勢短講」由民視主播劉方慈、臺灣AI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賴以威,以及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古沂可資深專員等人輪番上陣。劉方慈以專業的視角介紹AI虛擬主播和媒體識讀,杜奕瑾分享如何培育具備高度學習力的跨域人才,賴以威則強調「啟發與應用」,呼籲將數學與人工智慧、藝術、文化結合,開發多元創新的學習路徑。古沂可資深專員則介紹SROI評估工具,透過數據將服務方案的社會價值貨幣化,擴大在地影響力。

本屆年會共同促進非營利組織傳承與創新的價值,期許未來有更多夥伴加入,為臺灣終身教育共同努力,展現教育創新與韌性的力量。教育基金會將繼續以終身學習為核心,致力於推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引領臺灣邁向終身學習的新時代。

發佈單位
金車文教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