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第十一屆特獎團隊|花蓮縣宜昌國小-宜昌鯨奇隊-「鯨」天你好嗎?

團隊資訊

學校名稱: 
花蓮縣宜昌國小
團隊名稱/班級: 
花蓮縣宜昌國小
指導老師/家長: 
林嘉琦、林子暉

行動資訊

主題名稱: 
「鯨」天你好嗎?
執行日期: 
2020/09/012021/11/30
所屬專案: 
2021第十一屆 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

行動內容

S 看見世界: 

花蓮是全台灣唯一在短短半小時內,可以選擇接近圈養或是野生鯨豚的地區。從三年級開始,老師帶我們走進鯨豚的世界,我們也在幾次搭賞鯨船出航時,為遊客進行解說,因此有了許多可以接觸野生鯨豚的機會!但是,隨著我們對於牠們的認識愈來愈深,我們也發現關於鯨豚是否應該被圈養的說法有相當多的爭議,有人問:「海洋公園的鯨豚和大海的鯨豚誰比較快樂?」有些人認為鯨豚喜歡在野外過自由的生活,圈養的空間太小,沒有辦法滿足牠們的天性,過度的讓鯨豚上場表演,也會讓牠們的健康受到威脅,但也有些人指出鯨豚喜愛與訓練師互動,在圈養的環境中可以提供較好的醫療照顧,而海洋公園其實是為了教育目的才引進鯨豚。究竟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T 發想: 

我們從三年級開始就在課程中接觸了鯨豚相關知識,過程中我們除了經常去賞鯨之外,我們也有道海上解說給客人或是其他學校學生聽。一直到五年級時,我們想要針對相關議題去進行行動探討,但是鯨豚的相關行動議題有很多,例如:誤食擱淺、圈養、友善賞鯨等等,在這些議題當中,我們感受到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什麼才是對鯨豚最友善的接觸方式?因為在花蓮,同時就具有海洋公園裡有圈養的鯨豚,以及花蓮港外可以透過賞鯨看到許多野生海豚。我們覺得鯨豚被圈養這個問題會迫害鯨豚的生存權利,尤其鯨豚又是保育類動物,為什麼可以被圈養又能被強迫表演?所以我們覺得應該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問題點,才能讓更多人選擇以正確的方式去接觸鯨豚?我們想像所有被圈養的鯨豚都應該要回到大海裡,自由快樂的生活,而不是只有被關在一個小小的水泥池子裡,為了迎合人類的快樂需求而被迫做出違反自然的行為,造成牠們的身心壓迫。我們也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動物權利的重要性,在消費的同時也要知道自己的消費其實決定了其他生物的生存方式。

A 行動: 

雖然我們覺得圈養鯨豚是不正確的方式,但是我們覺得所有的行動之前都應該要保持中立的態度,這樣才不會在過程中有偏頗,所以我們想要透過以下幾個行動來解開我們的疑惑,盡可能讓事情的樣貌被完整的呈現:
(一)到圈養場所進行鯨豚行為調查
我們到花蓮圈養海豚的場所進行調查兩次,並且分別在觀察池及表演池進行調查記錄。過程中我們會錄影,並且針對動物行為、周遭環境及民眾反應進行紀錄。
(二)到野生環境-大海上進行鯨豚行為調查
趁著疫情終於解封,我們透過搭乘賞鯨船,到海上進行調查七次,在這七次過程中,我們會記錄接觸的時間、鯨豚的種類以及行為。
(三)採訪專家
我們總共採訪了三位專家,這些專家都是同時具有在圈養環境跟野生環境觀察工作的相關人員,一位是香港籍兩位是台灣籍。我們採訪的內容主要是針對他們在這些場所工作所了解的細節(例如環境、照顧等等),以及他們對於圈養這件事的看法。
(四)發放問卷
我們後續為了想要了解民眾對不同方式接觸鯨豚的價值看法,設計了問卷,最後總共回收了645份問卷。

G 收穫: 

我們將這個歷程送交參加花蓮縣政府舉辦的「全國小論文競賽」,獲得金獎肯定。除此之外,更受邀到頒獎典禮上進行內容分享,獲得很大的迴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在我們班級的FB專頁上分享我們的行動歷程,並把這樣的過程撰寫在班刊上。除此之外,在這個行動過程中最大的收穫來自我們對於「圈養」有不同的認知看法。我們發現,很多事情並不是一味的單一反對,也不是一味的單一支持,更應該從不同的觀點去思考、去了解問題核心,圈養場所的存在與否,都應該回到教育與研究目的去討論。曾經有大人問我們,如果給了政府跟業者建議,就有改變的可能嗎?我們認為雖然沒有辦法馬上做到,但如果都沒有人願意開始改變,那事情就會一直這樣沒有辦法前進。

活動成果

活動影片: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