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大手牽小手 實務分享】王毓寧:藉著我們所給的,才是生命

 

藉著我們所給的,才是生命

口述/夢想之家 王毓寧執行長         撰文/余亞蘭

         世界公民教育是一種向外與往內的學習過程。向外,帶領孩子看見世界,發現問題;往內,陪伴孩子探索心靈,面對挫折,建立起內外世界的連結,將世界公民素養融入生命。

改變思維,翻轉命運

         夢想之家透過小組才藝、課後輔導、志工服務等幫助弱勢孩子,讓大台北西區的青少年在擔任明日領袖的同時,也逐漸成為優秀的世界公民。

          從小在重組家庭中成長的王毓寧,是夢想之家的執行長,也曾是夢想之家的服務個案。自她有記憶以來,冷漠的家庭環境,父母雙方幾乎未曾有過交談,更遑論親密溫暖的互動,她與父親間的關係更是冷若冰霜。長大後,偶然翻起舊相本,看著照片中父親溫柔地抱著襁褓中的她,王毓寧才驚覺,原來自己也曾擁有過父親的愛。

         同父異母的三個哥哥,總是不務正業,為家裡帶來一次次的重大災難,上法院成了家常便飯。國二那年,父親罹患癌症,這個措手不及的消息,讓王毓寧懊悔不已,她都還沒真正開始認識大家口中的父親,父親便要永遠離開她身旁。父親過世後,遺產爭奪戰不斷在家中上演,爭執與毆打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還是個孩子的她,被迫活在恐懼當中。

          因此,她開始變得討厭回家,學會冷漠地切斷情感而毫不在乎,原本活潑熱情的小女孩,變成大人眼中叛逆不羈的壞孩子。雖然叛逆,王毓寧卻不忘身為學生的本分,仍然努力向學考上北一女中,但好景不常,高三時,她失去了為期一年多的戀情,這次打擊更讓她遲遲走不出低谷,甚至對人生不再寄予任何盼望。

         夢想之家是她生命的轉捩點,夢想之家用真誠與溫暖,逐漸融化王毓寧被冰封的心。每周一通十分鐘的關心電話,帶著她找到生命出口並且重新步上正軌。在廖文華牧師的邀請下,她重新回到夢想之家,但這次她換了身分,成為課輔志工老師,直到那時她才發現,原來自己也能夠為別人做些甚麼,看著孩子因自己而成長進步,這份感動與內心的澎湃更是無法用任何言語形容。

「當上帝將這個孩子帶到我面前,我便要用盡心力去愛他。」

          曾有個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總是穿著同件制服,身上還不時散發刺鼻異味,叛逆脫序的行徑更讓許多志工老師避之惟恐不及,但王毓寧選擇看見孩子的優點,給予擁抱與關懷,多年後孩子的感謝讓她重新找回人生中的夢想,她也真正明白,幫助一名青少年不只有熱情,更是一項使命。

        為了看見更多改變發生,夢想之家以「陪伴青少年度過困境,鼓舞和啟發,塑造他們成為在品格、能力、創意、服務上卓越的明日領袖」為使命宣言,教育每個青少年學會領導與管理自己,並關懷與祝福他人。王毓寧語重心長地說道,要改變弱勢青少年生命的最佳方式,絕對不是給予救濟或資源,而是改變思維,唯有如此才可能徹底翻轉命運。

看見自己,發現世界

          每個來到夢想之家的孩子,無論報名何種課程,都必須接受品格教育、成為志工,讓孩子接受幫助的同時也能成為助人者,青少年在擔任志工的過程中,學會關懷與禮讓,成全並幫助那些更有需要的生命。夢想之家在寒暑假成立服務隊,讓孩子自己籌募旅費,走入偏鄉,重新認識與回饋這塊土地;走入世界,培養國際視野,並告訴青年志工們「給予」有多麼美好。

         藉由不斷創造青少年改變思維的機會,建立一個給予氛圍文化的環境,讓付出成為孩子們的DNA。來自夢想之家的青年志工曜安,小時候是個極度沒自信的孩子,但自從遇見吉他老師後,一切開始變得不同,老師不因為曜安的與眾不同而嫌惡他,反而鼓勵他學習,陪伴他面對挫折。曜安夢想成為一名建築師,他期許有天能幫助孩子們建造夢想,走入更多孩子的生命,讓有意義的事成為孩子心中憧憬,發揮無限影響力。

        青年志工依盈的母親是名外籍新娘,更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父母親為金錢的爭執是她心中無法訴說的痛,她不善言辭、害怕人群,腦中不時縈繞著負面思緒,但在夢想之家老師們的鼓勵與引導下,她找到了夢想,更勇敢跨出舒適圈,前進偏鄉幫助弱勢孩童,回想起服務時看見與自己有相同境遇的女孩,依盈不禁潸然淚下,希望自己透過擔任志工也能幫助到像她一樣的孩子。

         在聽完青年志工的分享後,王毓寧也毫不吝嗇地向台下觀眾分享夢想之家是如何操作,以塑造理想中的明日領袖,並在過程中反覆思考,人的生命、能力有沒有被建立起來?是否有新的人被建立?

一、創造更多機會讓孩子給予:讓每個孩子成為助人者,在服務中感到快樂、學習卓越,找到夢想與舞台。

二、授權賦能:藉由授權陪伴,挑戰青年承擔更大的責任,成全他們做更大的事。

​三、以使命與關係導向建立團隊:團隊,就是一起完成更多美好事情,透過定期會議、培訓,凝聚志工情感,建立榮譽感並培育出成熟的生命。

       「教育,不是為了讓每個人都成為國之棟樑。教育,應該是讓人懂得關懷他人,對世界懷抱熱情。」回歸教育根本,難道我們只是為了讓孩子功成名就而已嗎?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讓孩子具備勇氣與能力去追求夢想,並能將他人與土地都放在心上,夢想不再僅關乎自己,還要能擴及身旁的人。

       「藉著我們所得的,我們得以生存,但藉著我們所給的,才是生命」也許在現今社會這將是個嚴峻挑戰,但王毓寧始終如此相信著,期許能逐漸孕育出更多成熟且願意給予的下一代。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