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文化理解

2018。秋 齊東老街米道散步

齊東老街米道散步

撰文/鄭如伶、洪維廷   拍攝/ 邱毅超

 艷陽高照的11月天,我參加了金車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齊東米道走讀活動。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走讀,在台北土生土長的我,對於周遭歷史文物的演變,仍所知有限,抱持著學習新知與愉快心情,展開了一場文化之旅。

活動成果分類: 

2018。秋 八德尋覓傳統古厝

         八德尋覓傳統古厝                 

撰文/走讀志工  顏文魁

活動成果分類: 

2018。秋 基隆港都文化巡禮

基隆中元習俗巡禮

撰文/余亞蘭

基隆是個多雨卻不多情的城市,來去匆匆的不是歸人,反倒都成了雞籠山腳下掠過的一片雲彩。位於台灣最北端的基隆市,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地理環境,讓基隆成為與山海共存共榮的港都城市,今天我們在綿綿細雨中跟著馬玉明老師的腳步,一同揭開基隆城的神秘面紗。

活動成果分類: 

2018秋。基隆中元習俗巡禮走讀

2018基隆中元習俗巡禮走讀

走讀志工  撰文/ 陳宏

拍攝/ 林守芳

活動成果分類: 

2018漫步浪漫東三線聽故事~尋古蹟

漫步浪漫東三線聽故事~尋古蹟

撰文/走讀志工 鄭如珍

8月26日帶著愉快的心情,參加2018年志工走讀”文化資產---中山南路的古蹟與歷史建築”,由凌宗魁老師以專業又輕鬆的方式介紹這條又稱東方小巴黎的街道。老師秉持對導覽工作的熱情,把最好最完整的知識,讓學員在享受的情境下,有如穿越時空來到日據時代並體驗當時的街道情景。

活動成果分類: 

台灣傳統建築廟宇與藝術

金車走讀志工訓練

台灣傳統建築廟宇與藝術 

撰文/走讀志工 王月華

9月29日是金車走讀新&舊志工相見歡的大日子,基金會除了詳細說明志工的權利義務外,還特別邀請台灣傳統建築的講師~鄭勝吉老師,前來講授廟宇的建築格式與藝術,隨後還帶領夥伴們實地去體會淡水的三大廟宇~清水巖,龍山寺及鄞山寺建築之美。

活動成果分類: 

2018金車走讀志工-文化資產進修

      2018金車走讀志工 文化資產進修

東三線散步聽故事~尋古蹟

撰文/走讀志工 王月華

活動成果分類: 

2018千人走讀:絕代風華大稻埕【大橋町】

撰文/龍文富

今與昔的對照──花博公園和駐臺美軍總部

  延著民族西路前進,從花博公園談起,現在臺北市民習以為常的公共空間,卻可從日治時期說到美軍駐臺一大段歷史,原來花博公園一帶最早是臺灣總督府興建的全臺第一處都會公園,到了1950年代又成為駐臺美軍總部的勤管司令部和美軍招待所所在地,也逐漸促成區域的繁榮。沿途經過大龍老人住宅和民族路派出所等機構,老師介紹臺北市現行的福利照護及治理規劃,也跟大家說明各建築空間的設計理念,今與昔的對照。

活動成果分類: 

2018千人走讀:絕代風華大稻埕【蓬萊町】

  蓬萊町路線由臺北市立文獻館解說老師何良正導覽。從集合地點大同大學踏上綠蔭遍佈的中山北路,老師說,中山北路是臺北的第一條國際大道,它不但曾經歷「美軍俱樂部」的時代,當時舶來品跟著美軍進來,中山北路有許多「委託行」,其中「金萬萬」百貨,以前就是賣舶來品的;再加上受到日本的影響,在中山北路及林森北路間形成特別的情色文化,有不少酒吧、居酒屋,不但有濃濃的異國情調,也可以感受到與臺灣歷史緊密結合的氣氛。

撰文/楊朵

說故事的人──何良正老師

活動成果分類: 

2018千人走讀:絕代風華大稻埕【圓山町】

  圓山町在日據時期被規畫為日人生活區,該町於日治時期為第一座都會公園-圓山公園所在,其範圍約今中山區的中山北路三段,酒泉街一帶。

撰文/詹春英

白牡丹一曲揭序幕

  由陳朝德老師帶領,未走到環生方舟,老師唱起白牡丹閩南歌,說起此歌是陳達儒作曲,它的涵意是怨恨單守花園一枝春。陳達儒十九歲寫出青春嶺、白牡丹等經典歌曲。老師帶出閩南俚語,既傳神又有意義。

全球首創──遠東環生方舟

活動成果分類: 

頁面

訂閱 RSS - 文化理解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