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青少年減碳》 近六成兒少自認「沒養成習慣」是減碳最大阻礙
近六成兒少自認「沒養成習慣」是減碳最大阻礙
在淨零綠生活的浪潮下,節能減碳不能只是口號,面對跨世代環境課題,兒少們準備好拿出永續態度了嗎?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兒少自覺因「沒有養成習慣」導致無法確實執行節能減碳 (57.4%),但仍覺「自己」是身旁同儕親友中的最佳減碳高手(22.6%)。
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日益加劇,更對自然生態帶來嚴重衝擊,面對切身相關的環境課題,有約六成兒少自認瞭解氣候變遷會帶來的影響(59.7%),近六成五兒少對於全球暖化感到害怕(64.8%),最擔心的氣候災害分別為豪雨成災(57.4%)及土地乾旱(46.6%)。
能源消費是碳排放主要來源之一,臺灣自產能源匱乏,屬於能源高度進口國家,但仍有超過八成兒少不知道我國能源「90%以上依賴進口」(83.8%)。在各類型能源使用現況上,有71.4%兒少認為臺灣目前主要電力來源為火力,其次分別為太陽能(48.9%)、風力(48.6%)、核能(44.0%)及水力(38.0%),與2023年經濟部能源局統計相符,顯示兒少對國內主要電力來源類別有一定程度認知。
普及能源教育將有助於建立正確節能減碳觀念,六成多兒少透過教科書與老師獲得正確節能減碳知識(66.4%),其次為媒體新聞(38.2%)及社群媒體(36.3%)。在貼近兒少生活的日常行為中,近八成兒少最常落實隨手關燈(79.1%)、節約用水(66.0%)及多走路(46.7%)等「節能」行動;珍惜食物(45.8%)、垃圾分類(38.9%)及自備購物袋(36.0%)則是對兒少來說較容易執行的「減碳」行動。
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指出,想減緩與調適氣候危機,除了「我知道」,更要「做得到」,唯有當行動真正落地實踐,淨零生活才有可能被實現。從調查中可以發現,「沒養成習慣」是影響兒少落實減碳行為的一大阻礙,建議同學先從簡單的生活小事著手,有意識地檢視與紀錄日常行為,將有助於建立正向習慣,進而內化永續價值去影響身旁的人。
新北市新泰國中陳玉芬校長表示,為了改變一次性商品沒有節制地使用造成浪費的現況,學校打造友善環境的學習氛圍,安排多元活動課程,像是參與金車「減碳大作戰」、舉辦淨灘、無塑園遊會、落實資源回收等,除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友善生活提案外,也鼓勵全校師生走出教室外,將這些提案帶回至生活、家庭去實踐,透過日常生活的行動培養環保意識,一同愛護環境。
新泰國中三年級鄭予樂同學認為,環保口號只能用來提醒,最重要的還是要踏出第一步,媽媽是家中的環保小尖兵,也受到媽媽影響最多。雖然一開始改變會讓生活感到不便利,但長期下來後就會變成習慣,也會覺得比較踏實。
新泰國中三年級李威宏則表示,一直以來學校老師都會不斷宣導節能減碳觀念,可說是從小耳濡目染,也因此養成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及外出自備購物袋的習慣。平常也會參與學校童軍團的環保行動,像是去陽明山植樹或是淨灘,並鼓勵更多學弟妹們一起參加。
此項調查於2023年4月17日至5月7日進行問卷施測,針對全臺灣國小高年級及國中學生進行調查,回收網路問卷15,014份、紙本1,314份,共計16,328份有效問卷。在信心水準97%下,有正負3%以下的抽樣誤差,施測後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