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關懷

您在這裡

噶瑪蘭親善計畫

噶瑪蘭族親善計劃

活動時間: 
2021/01/26

  一個族群的語言,象徵著該族群的文化與生命;語言的流失,常被引喻為該族群文化,甚至是族群生命的沒落。每個語言都代表著自己族群的文化,在這進步的世代之下,許多文化都面臨消失的危機。

  為支持噶瑪蘭族保存祭典及語言文化,每年派員參與各地豐年祭典活動,及設立族語認證獎學金,以鼓勵族人通過各級資格認證,以傳承及保存噶瑪蘭族歷史文化記憶。

 

噶瑪蘭族文化祭典

  臺灣原住民分為阿美族、泰雅族、卑南族、布農族、排灣族、雅美族(達悟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卡那卡那富族及拉阿魯哇族等16大族群,他們和大自然和諧共存,將生命、生活與生態,及與天地時序互動的結果,藉由祭典、儀式、歌舞、競技等來表達對天地鬼神的崇敬。又因各族群間的傳統習俗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故發展出各式各樣富饒文化意涵的祭典風貌。

  「海祭」與「豐年祭」是噶瑪蘭族人二個盛大的活動,依部落頭目開會決議,每年的祭典時間,大約每年3至8月間舉辦,部份部落會一起舉行。

  豐年祭用意於感謝上蒼、祈求神靈與祖靈保佑一年來農作順利與豐收的慶典。祭典前,頭目會開會討論日期、期程與年齡階級工作;祭典進行時族人盛裝出席,祭司則穿著全黑的衣服,開始後青壯年人與婦女圍繞長老者歡樂唱歌與跳舞,也會邀請親友參與,更歡迎民眾一起同樂。

  海祭是在海邊祭祀祖靈的〈海祭〉儀式,海祭當天上午,長老會在海邊祭祀祖靈,以豬心、豬肝、里肌肉獻祭給海中之靈與祖靈。青年男子則帶著漁具跟竹筏,在大海中捕抓魚蝦,上岸後在岸邊將豬肉、魚蝦與野菜烹煮,與族人共食後完成祭典。

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