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臺灣青少年如何放眼全球?
文 / 曾清芸
國際政經時事瞬變息萬變,但面對全球化,青少年似乎漠不關心?根據最新一份調查顯示面對中國一帶一路跨國區域經濟體,及與臺灣相關的南海議題,半數青少年直接回答不知道,且僅不到二成可以回答正確,可見國際常識還有很大的落差,是今後國際觀教育可以努力的方向。
金車文教基金會發表「地球村公民-國際觀問卷調查」,針對全省高中及大專院校學生進行調查,總計回收2,501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83.4%,有正負3%的抽樣誤差。
青少年自評與評國人國際觀分數皆不及格
根據調查指出,受訪者多數認為自己及國人的國際觀在及格邊緣(自己60-69分佔38.3%、國人60-69分35.0%),而年紀愈大給自己及國人的國際觀分數愈低,兩者平均分數都不及格的57.6分(自評)與56.4分(國人)。
六成六青少年考慮到東南亞就學或工作
政府強力推行的新南向政策對青少年似乎造成影響,加上東南亞新興國家無限商機與工作機會,有13.9%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到東南亞就學或工作,而可考慮者高達52.2%,合計約有66.1%。分析性別與年齡,更發現女生(71.4%)的接受度大於男生(61.0%),而大學生更高達77.2%,可見許多青年心理上己有到東南亞就學或工作的準備。
受流行文化影響?最愛日美韓
調查顯示,青年學子認為日本(72.4%)對台灣最友善,超過美國(43.1%)、韓國(24.8%)、新加坡(24.5%)名列前茅,然而真正會在國際上為臺灣發聲的邦交國──中南美邦交國(15.2%)與非洲邦交國(14.8%)等卻只有排名第五、七名。
受訪者最想移民的國家以日本(60.1%) 居首,其次為美國(44.4%)、韓國(29.3%)。同樣地,如果要單獨出國自助旅行,受訪者最想去的國家仍以日本(56.0%) 居首,其次為美國(34.9%) 、韓國(33.7%) 。建議青年學生們對實際的全球認知應該更擴大格局。
增強第二外語,把握國際交流機會
根據調查,青少年是知識大於行動,因此提升青年「全球移動力」是手段,最重要的是以讓青年成為「世界公民」為目的。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黃奎博副院長表示,青少年多半給自己的國際觀打60至70分,表示自認在這方面有一些進步的空間。然而,約6成受訪者無法較接近事實地回答,哪些區域有較多國家參與了「一帶一路」,也有超過6成的受訪者以為美國、台灣、大陸等未涉入南海議題,顯然有不少受訪者可能還高估了自己國際觀的程度。國際觀的培養還是要靠政府、學校及家長三管齊下才會見效。而調查語言學習日文和東南亞、韓語有增加的趨勢,建議同學儘量學習國際上通用的語言如西班亞語讓職涯發展更廣。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四年級黃人薏同學表示,參與過柬埔寨國際志工服務、英國自助遊學及多次國外交流研習,透過這些活動的參與,讓黃人薏認識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養成平時關注國際新聞與議題的習慣,常出國交流比較會注意國際上的事件,像近期的羅興亞及加泰隆尼亞事件。因科系的關係有接觸到幫新移民或外籍移工作心理照護相關工作,如果未來有機會也考慮到東南亞工作。
現在不論是高中或是大學都有許多國際交流的機會,黃人薏覺得除了積極爭取每一個難得的機會外,在平時也要努力的增進外語能力與國際議題的敏感度,為自己累積多一些實力,就能有更多與國際接軌的機會。
關心世界,成為世界公民
縱使僅有24%的青年學子選擇從事海外服務學習,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樂觀表示,關心世界不一定是出國交流或海外服務等方式,而是用全球視野與在地關懷來培養國際觀。
期望青少年平日從多管道面向的國際新聞瞭解與關懷,建立起自己的國際觀,進而關懷國際,成為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