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印尼移工生活改善計畫

團隊資訊

學校名稱: 
台東均一中學
團隊名稱/班級: 
均一中學東南亞文化服務團隊
指導老師/家長: 
劉政暉

行動資訊

主題名稱: 
印尼移工生活改善計畫
執行日期: 
2017/06/012018/06/30
所屬專案: 
第七屆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

行動內容

S 看見世界: 

A、移工處境堪憂
在全球化的時代,各國除了進行分工外,世界公民們也開始為了追求更加的工作機會、更好的生活,遷徙到其他國家成為「移工」,然而,有些母國因為政治動盪導致的經濟發展遲緩,造成其人民之教育水平不高或無法學以致用,往往到他國得進行勞力性質的工作,美國「美聯社」以臥底調查的方式,終於揭露出美國餐廳中的鮮美漁產,竟然通通來自被囚禁在印尼的緬甸等地移工,讓人看到「奴隸」制度竟在進步的今日仍存在著。

幸運的台灣,目前也是近百萬的東南亞移工的圓夢地,然而,根據《做工的人》、《血淚漁場》等書的闡述,台灣的業主同樣對於這群移工朋友百般刁難,在媒體推波助瀾、偏食歐美的教育之下,一般台灣人對於移工歧視從沒少過,我們身為台灣的高中生,是否能做出什麼改變呢?

B、印尼移工生活改善計畫
我們是所位於台東市的高中,在與移民署官員請益後,我們了解到台東的移工主要來自印尼,其中男性多為近洋漁業的漁工,女性則以家中的看護為主,於是,我們決定「實際」來改善這群朋友的生活開始著手!

T 發想: 

「確認目標」:
要能改善移工的生活狀況,必須先確認移工們自己希望被協助的方式,於是我們有了以下的「四階段」計畫。

一、與他人合作:
我們向台東移民署、新北市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諮詢,並藉由他們的協助,為我們終於得以開啟以下的活動。

二、建立關係:
在移民署的協調下,我們有了直接到富岡漁港拜訪漁工、與他們做進一步接觸。

三、建立長期關係:
受到燦爛時光書局的啟發,我們也想捍衛移工「閱讀」的權利,於是跟他們募了第一箱書,計劃捍衛在台東移工「閱讀」的權利,同時,我們也期待能與移工朋友有機會建立長期的關係。

四、實際行動:
這部分採用「同步」與「行動 Action」的部分一起邊做、邊修正、邊執行來做,詳情請見下一段。

A 行動: 

一、富岡漁港交流活動
為了這場與移工哥哥們第一次接觸的活動,我們按各自拿手的才藝分成兩組 - 印尼美食組&印尼歌謠組。

美食的部分我們分頭去尋找當地材料,還有回家問問家中的看護姊姊,於是辣椒蛋、薑黃飯、炸香蕉、沙嗲雞經過一個早上的手忙腳亂終於出爐了。另一方面,在歌謠的部分,我們上網找了四首歌,三首情歌與一首童謠,希望一解哥哥們的思鄉之情。

到了漁港後,歌謠組的同學首先登場,無論是用烏克麗麗還是吉他伴奏,果然還是在有認真學「母語」的原住民同學厲害,在發音準確加上好歌喉之下,幾位哥哥也開心地根我們唱起了歌。

接下來的美食分享,本來哥哥們還挺害羞的,直到第一個人來取食物後,後面瞬間出現人龍,後來幾位已經會用中文溝通的哥哥笑著跟我們說:「不夠辣!」,這可讓試吃時已經快掉下眼淚的我們為他們的吃辣功力驚嘆不已。

在這些開心的互動活動結束後,重頭戲「登船體驗」就此展開。

即便再打這段文字時,炎夏的午後在稍微搖晃的船上的經驗,仍讓我們永難忘懷。首先,狹小且不通風的「廚房」、僅四塊小巧拼大的「露天洗澡區」已讓人非常難受,等到我們身高187的老師,自告奮勇躺進去時那充滿汽油與魚腥味的船艙時,我們看著他露出腳踝且還得擠進四個人的空間,竟是這群大哥哥們長達三年的家時,原來一個台灣,存在著兩個世界。

二、東南亞移動圖書館
在那個週末,我們拖著裝滿書的行李箱,在台東市唯一一家電影院前的空地擺攤,但好幾個小時過去後,半本書都沒有借出去,連來諮詢的移工哥哥姊姊都沒有,於是我們決定改變策略,拖著書車到處走走、主動出擊。

沒想到不遠處竟然就是間印尼雜貨店,更神奇的事情來了,店面的老闆娘竟然是在我們的漁港交流過程中的翻譯,她是已經嫁來台灣十多年秀蓮阿姨,熱情的她,一口答應把借場地讓我們擺攤,還建議我們擺攤時間應該集中在「週日下午」,因為那時候正是多數移工可以放假透透氣的時間。

這間台東唯一的「東南亞移動圖書館」,就從2017年的六月展開,然而我們也發現,透過了這個移動圖書館的機會,我們得以一窺這群印尼朋友的友善與慷慨,他們不但請我們吃了各式印尼小點,也讓我們隨著他們唱歌、穿傳統服飾來跳舞,有時更會幫忙阿姨顧店、挑菜等,深度體驗印尼人的在台生活。

三、紀錄片拍攝計畫
在這個計畫開始不久後暑假到了,恰好遇到了穆斯林的開齋節,我們團隊中的幾位成員趁著參與「教育金像獎 - 短片教學工作坊」的機會,決定要記錄下台東印尼人的開齋節慶典作為主題。

我們清晨就跟著秀蓮阿姨出發去市場買菜,回到店裡,我們繼續跟著她到後頭準備餐點,外頭封街後的舞台上,也已經傳來陣陣印尼式的電音音樂。

在這個被稱作「印尼新年」的日子裡,幾乎所有在台東的印尼人,通通來到了秀蓮阿姨的小店,她自費邀請穆斯林的宗教人士飛到台灣主持儀式,讓整個活動具備了莊嚴性,不過有著南洋熱情的他們,在祈福過後熱鬧的表演節目馬上登場,看到年輕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穿著傳統卻華麗的衣服輪上台載歌載舞,那恣意的笑聲讓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也沈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

四、新移民媽媽的中文教室
在十月份某一個週日下午,幾位嫁到太麻里的印尼媽媽們,來找開店的秀蓮阿姨串門子,她們幾位都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突然,秀蓮阿姨開口對我們說:「你們... 可以教我們中文嗎?」

經過阿姨們的解釋,我們才知道,即便政府有提供新移民女性的中文課,可是這些來自東南亞的婦女,多半遇到家務過多,或是因為自己與稚子學習中文的程度差不多甚至較低,而遭受到家人的歧視,久而久之,他們寧願放棄學習中文的機會。

而今日,因為孩子長大了,可是他們每次到郵局、銀行辦事,除了自己口音之外,更因為看不懂或無法寫中文,而造成極大的困擾,因此希望在這個時間點重拾學習的機會。

於是在我們搜集郵局、銀行的單據後,我們設計了幾份包含印尼文、注音、中文字的學習單,在十一月中的週三晚上,來到秀蓮阿姨家二樓的卡拉OK室,新移民媽媽的中文教室即將開張,可是等我們走進教室後,裡頭竟坐滿了移工大哥哥、大姊姊,只見秀蓮阿姨跟我說:「來,他們比較重要!請你們從注音符號開始教起吧!」

原來,前幾天發生了一件嚴重的事。(下一部分將會詳述)

G 收穫: 

A、在與印尼朋友的交流之下,我們發現有了以下的收穫與發現:
1. 台灣自豪的「人權」,其實是選擇過的。舉例來說上課討論過的勞基法爭議,無論再怎麼修,卻是跟眼前這群為家鄉奉獻、在台灣吃盡苦頭的哥哥們毫無關係,想到這一點,瞬間讓我們感到羞愧不已。
2. 本來我們以為這幾個計畫只是我們單純的「付出」,卻發現從移工哥哥姊姊、印尼媽媽們身上「得到」的文化體驗、知識與溫暖實在是多更多。
3. 在我們開始進行這些計畫後,我們也發現,台灣人普遍對於移工權益的忽視、印尼文化的陌生,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會不會這些觀念,正是台灣老是與國際脫鉤的原因呢?
4. 我們已經更加確信,繼續進行這些計畫,不僅對於印尼朋友,對於台灣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機會。

B、日後再持續進行時,怎麼做會更好?
1. 漁港交流活動:
經過檢討後,我們發現自己與移工哥哥分享食物的方式「很不印尼」,除了是彼此都站著外,移工哥哥們還得排隊來「領取」食物,感覺上不是太尊重,因此,我們決定下次如還有機會再次拜訪,將要準備好野餐巾,我們得分成幾組後,與哥哥們以他們習慣的方式坐在地上,來一同分享食物與音樂。

2. 東南亞移動圖書館:
在借書過程中我們發現,借書者多半是較年輕的姊姊,因此她們借的書多半也是「愛情小說」,所以我們目前正積極向外募這方面的書,以讓借書效益可以提昇。

3. 紀錄片拍攝: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移工生活的挑戰,我們也計劃要拍攝更長期的觀察與影片。

4. 新移民媽媽的中文教室 —> 印尼文&中文語言交換
就在為印尼籍媽媽設計的中文課開始之際,一位移工因為遭詐騙而簽下不合理的合約,之後連續好多天都得工作24小時,在提出抗議之後,竟遭受到船東雇用黑道毆打,秀蓮阿姨因為當時不在台東,因此錯過擔任翻譯的機會,而那位移工已經負傷被送回國,這件事讓秀蓮阿姨與其他新移民女性決定,協助移工們看懂基本中文,讓他們減少被騙的機會,應該是目前的第一要務,於是,我們也從善如流,開始了移工中文課。

本來以為線上可以找到許多資料,在請益我們學校的外籍白人教師後,我們才發現,台灣存在的幾乎所有線上學習資源,通通都是透過「英文」來學習,這也再次證實了移工權益是如何地被忽視。

在阿姨的建議之下,我們土法煉鋼、從頭開始,選擇能讓移工們發音標準的注音符號做為起點,本來想直接搭配羅馬拼音,我們卻發現,雖然印尼文也是用「字母」,但兩者的發音可不相同,我們因此也得花費許多心力在調整、確認其正確性,當中又以ㄓ、ㄔ、ㄕ、ㄖ、ㄗ 、ㄘ、ㄙ對他們的挑戰最大,再多做出舉例後情況有改善。

而在越來越多同學與學弟妹的支援下,我們也同步開啟新移民女性的進階「寫中文」課程。

一月初,秀蓮阿姨提出:「你們要不要順便學印尼文。」這個好點子,也讓我們從此在教中文時,同步把印尼文單字一併記下。

單向的中文課,從此蛻變成彼此互相學習的「語言交換」。

活動成果

活動影片: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