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小小偏鄉孩子增加世界溫度大行動

團隊資訊

學校名稱: 
大林國小
團隊名稱/班級: 
小小播種人/四甲
指導老師/家長: 
曾晴

行動資訊

主題名稱: 
增加世界的溫度
執行日期: 
2017/08/312018/01/31
所屬專案: 
第七屆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

行動內容

S 看見世界: 

 看見世界!搜集資訊,發現全球有哪些問題
 大至世界,透過觀賞「全球環境變異」「資源的糟蹋」「生命教育」「人與人間的距離」等等主題的無數照片和影片,統整歸納後發現人類對於資源的浪費與不珍惜。
 中至國家,透過臆測「誰會出現在報紙上」引起動機,在看到老師成為「綠能青年」出現在報紙上後,發現縱使是一個小動作也可以有大漣漪,卻很少人願意跨過那條線。
 小至自身,平時於校園內外,周遭都有不少大小事在發生,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發現隨著時代的變遷,可能也會藏著不平等。
 團隊決定幫助什麼問題?為什麼?
初步決定從兩個對「中年級孩子」較容易實行的目標下手:
1.從「生活中」節省資源。
秉持積沙成塔的毅力,期待能讓孩子習慣成自然、內化成自身軟實力,待老師不在身邊之時,都可落實於往後的日常。
2.改善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情理法,人之所以貴為萬物之首,有賴於其特有之「情感」。
臺灣最美是人情,最可愛的莫過於這些尚未過多社會化的孩子,一個簡單的微笑、俏皮的小舉動,期待融化人們間的屏障;同時也盼望增加偏鄉孩子的多元閱歷、實踐勇氣。

T 發想: 

 想想如何幫助這個問題?
讓孩子自身腦力激盪:
 不管是協助浪浪、或著貧窮國家的孩童,孩子第一個提出的方案都是捐錢,但是錢從哪來?怎麼給?都是很大的問題。
 節省資源、改善溫度方面,孩子給予抽象答覆「不要浪費!」「不要不做!」,再往下追問,得到的往往只是無止境的沉默。
 討論如何幫忙這個問題?
教師引導全班討論:
 捐錢變加分
課堂中認真聽講、積極討論,只要願意開口都可以加分,提出的回答層次愈高加分愈多,為同儕或學校等群體做出貢獻也可另外加分,依照內容給予不同高低的分數,最後待兩年之後,這些累積的「成績」,將由老師付出相應的金額,全數捐給孩子所選擇的流浪動物之家。
 抽象答覆化為正向具體行為
看似簡單的善行,最可貴的莫過於可以持之以恆,不需要把事情想得太過複雜,自身能力所及就是最好的選項。資源要回收,而且要確實分類,隨手要關燈、關水龍頭,飯要吃乾淨……等等想法便如雨後春筍般自孩子口中冒出。
接著討論如何做到持之以恆,「要做就要做好,不要有做就好。」是孩子朗朗上口的一句話,也利用「倒數十秒」的默契反省是否有行為須調整,同時配合著「加分」制度,看見孩子努力自我制約著。

A 行動: 

 分工合作
 全班都是長:
  透過幽默的稱呼,除了訓練孩子靈活替換,也為反覆的例行公事增添趣味,各司其職,並在有需要時互相支援,共同以身為班級的一分子為榮。

 Free Love、淨灘活動:
  將班級分為兩組競賽,良性競爭刺激孩子更勇往直前;進行同樣的活動,展現團結力量大的效果,更讓環境中處處充滿了愛的溫度。
 實際行動
針對兩個目標的個別挑戰:
1.從生活中節省資源。
節電
 離開教室主動關燈,如果遇到外堂課,僅留老師頭上的燈。
 每天中午,12:00-13:30關燈1.5小時。
節水
 改變從小習慣,開水先開一半,再進行調整。
 秉持「不浪費任何一滴水」的信念在使用水。
節食物
 添多少吃多少、不挑食。
 如果真的吃不完會跟食物「致歉」,並於下次添飯時調整量。
節愛
 偏鄉資源充沛,外界捐助常常人手一份(例:中秋月餅一人一盒、聖誕禮物一人一箱),以都市對比、利用棉花糖的象徵意義、加分給浪浪的約定、萬物皆有靈等提醒其幸福,更努力昇華珍惜之情感。
 一日一句五月天歌詞,善用導師為五迷的優勢,經由抄寫、講解、聽唱、心得分享等步驟,提升其文化情感的層次。
2.走出偏鄉,帶給人們溫度。
Free Love活動
本校為品德典範標竿金質獎的學校,時時讓孩子沐浴在品德的陶養之中,因此更期待孩子走出校園,為社會帶來能量。
以國外「Free Hug」轉化而來的實作活動「Free Love」的經驗,體驗善的循環。除了可以教孩子更惜福,也體悟施比受更有福的價值觀,甚至培養走進人群實際行動的勇氣。
活動站:臺北環球購物中心、臺中科博館、清水休息站,待續……
淨灘活動
來到高美濕地,除了體會社會保護環境的用心,更親自彎下腰,拾起人類的錯誤。以導師先前於扶少團的經驗,傳承「進來學習,出去服務」的精神,揮汗的同時,也流露出最真心的笑容。

G 收穫: 

 有什麼收穫?
學生
每次活動之後,都有讓孩子留下文字紀錄,讓孩子反思、讓孩子對照與一開始預想的差異,同時也看到了孩子最純粹的感情。他們把活動當作在玩,玩的同時又覺得自己好像做了很了不起的事,即使再累再苦,他們也期待「再一次」。
教師
我最深刻的人生記憶就是「服務」。最高紀錄在高中的兩年做了三百多小時的公服,由此還被選為綠能青年,跟郝市長遠赴上海世博擔任花博親善大使,這些殊榮都來自於記錄我平時所作所為的一篇文章。而這段時日與孩子相處,發現他們都有著跟我一樣的可能性,因此我以自身經歷告訴孩子:只要是對的事,做,就對了。
 日後再持續進行時,怎麼做會更好?
每次的經歷,都會成為往後執行的墊腳石,透過當下的反思或事後的討論,發現孩子漸漸在成長,所以決定會貫徹以上的信念,讓孩子「習慣成自然」。
預計新加入讓孩子學會利用「有色眼睛」去看事情,不同顏色象徵不同焦點(綠色:環保、黃色:樂觀),期待孩子可以發現很多以前自己沒有注意,卻一直都存在的價值觀或刻板印象等。

活動成果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