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第八屆優選團隊|富山國小利吉分校 - 垃圾追追追 - 垃圾,你會跑去哪?

團隊資訊

學校名稱: 
台東縣富山國小利吉分校
團隊名稱/班級: 
垃圾追追追
指導老師/家長: 
陳意爭、Amy Bodner

行動資訊

主題名稱: 
追蹤台東生活垃圾處理流程
執行日期: 
2019/01/04
所屬專案: 
2018 第八屆 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

行動內容

S 看見世界: 

在六年級上學期的第一個課程主題【你的廢棄物?我的資源!】中,我們閱讀了繪本《喬瑟夫有件舊外套》,了解到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多花點時間想一想,發揮創意,就能讓舊東西擁有新的生命,延長每個物品的使用時間。於是利用藝文課及空閒時間,我們將舊衣物再製成為抱枕。

因為這一個機會,也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生活中還有很多舊的或損壞的東西,只要願意加上巧思,就可以變幻出不同的樣貌,延伸它的生命。奕鑫對一把壞掉的烏克麗麗有一些善加利用想法,他除了把這些想法記下來,更在週一升旗時的才藝表演時間上台分享。

接著在第二個主題【海洋垃圾與世界關聯】課程中,我們看了短片《從洗衣機到餐桌的旅程》,知道生活用品裡有許多微塑膠纖維會透過洗滌、排水、進到海洋、成為魚類食物、之後又再次回到餐桌,成為我們的食物。於是奕鑫和怡文利用週一才藝表演的時間對全校進行宣導,希望大家能重視這個問題。

接著,在學校申請的團體淨灘活動中,奕鑫和怡文再次有機會到海邊參與潔淨海灘的工作,那天我們減了四十幾公斤的海廢垃圾,但是我們知道富山海邊還有許多沒有撿上來的垃圾,台東縣的海岸也是,其他縣市的海岸也一定是,事實上,全世界的海灘都是。這是一個很大的全球性的問題。

在六年級上學期的相關課程中,我們因緣際會地累積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我們知道資源的循環利用是重要的,所以在有機會進行全校性的宣導時,奕鑫和怡文會教大家分辨衣物布料的材質,因為材質的選用,將直接影響到它日後被循環利用的可行性。萌生這個想法之後,透過講述微塑膠纖維的短片《從洗衣機到餐桌的旅程》,更讓我們為之震驚,因為微塑膠纖維已以無孔不入的方式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了,更不用說生活中處處可以看的到的實體垃圾,絕大多數都是塑膠垃圾。淨灘時,我們也印證了這一點,而這些塑膠海廢,並不會隨時間分解,它們之所以看起來好像不見了,其實只是它裂解成更小的分子,更加加劇了微塑膠纖維的危害。

課程中,我跟學生心中漸漸浮現、形成一系列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海邊有這麼多垃圾?海廢垃圾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們的垃圾不是都送上垃圾車了嗎?
更進一步思考,我們製造的生活垃圾,送上垃圾車後到底是怎麼處理的?他們都被載運到海邊去丟了嗎?

T 發想: 

在幾次討論之後,我們慢慢聚焦想要探究的問題,最後跟學生一起決定研究「垃圾處理流程」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我是興奮的,因為我發現我也不知道我們的生活垃圾到底去了哪裡?以往我總是覺得只要盡力做回收,然後把一般垃圾送上垃圾車,之後就沒我的事了。但是說實在的,我對垃圾處理的流程是模糊的,因此我非常期待可以跟學生一起找答案。

另外,我們討論後也發現,垃圾處理是每個國家都要面對的問題,所以別人是不是會有一些比較好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學習、參考呢?碰巧,當時我們學校有一位外籍老師Amy擔任ETA的工作,我邀請她一起加入這個計畫。因為她曾分別在中國、泰國和日本待過一段時間,所以她也很願意把她在當地所看到的情形分享給我們。

於是我們共同整理出兩個行動的方向:
1.追蹤生活垃圾的處理流程(以台東為例)
2.蒐集其他國家的垃圾處理方式,並加以分析、比較(以台灣、中國、瑞典、新加坡、德國、泰國、吐瓦魯及日本為例)
我們期望透過這些資料的蒐集,可以為環境更盡一份力。

A 行動: 

六年級下學期我們便決定以【垃圾你會跑去哪?】作為研究主題,要追蹤生活垃圾的處理流程。開始蒐集資料之前,先來看一看我們的生活垃圾有哪些?我們實際分析了當天班級教室垃圾桶裡的物品,一一紀錄件數。最後奕鑫發現:垃圾桶裡的塑膠垃圾比想像的還多,而且體積都很小。怡文發現:裡面有很多可回收紙張。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大家利用空檔資料各國蒐集。我們列出比較有興趣的八個國家,透過書籍、網路等媒介,各自蒐集相關資料並加以整理,每週輪流上台報告。

透過彼此蒐集的資料,我們發現各國垃圾處理方式大致可分為:焚化、掩埋、棄置、回收及其他,因此以這五個類別加以探討、比較各國間的差異。

透過比較,我們確實感受到資源循環再利用的重要性,瑞典、日本和德國,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對象。反觀我們教室,班上同學會因為垃圾隨意堆放,導致教室產生髒亂的問題,我們透過設計適合對方使用的垃圾桶,並實際製作、試用,在多次改良後產出他人的專屬垃圾桶。

除了蒐集各國生活垃圾處理流程,我們也申請了台東環境教育中心的課程。透過實地參訪,我們了解了焚化爐的作業流程,以及台東焚化爐沒有啟用的原因,也看到垃圾大爆滿的掩埋場,實際感受大量垃圾產生的問題及其嚴重性。

台東環境教育中心的課程結束後,我們利用蒐集回來的資料繪製台東生活垃圾處理流程圖。目前台東生活垃圾的處理分幾部分:一般垃圾、資源垃圾及廚餘。資源垃圾由回收廠處理,廚餘則當肥料或飼養豬隻。一般垃圾到了掩埋場後還會進行人工分類,再挑出可回收資源交由回收廠處理。無法再行回收利用的垃圾,會進行掩埋,一小部分送到高雄焚化爐焚化。

完成資料蒐集和彙整之後,我們跟全校師生約了一堂彈性課的時間,利用那一節課,對全校進行專題發表,報告我們這半年來的成果。

我們在模型垃圾車(黃色)上的垃圾袋裡,故意放入一些可回收的紙張,將模型車開到垃圾場,強調在這袋垃圾被打開之後,還需要經由人工的方式將可回收資源再挑選出來,其實是很浪費人力資源的情形。因此我們應該在垃圾上車之前就做好分類。

另一部分,我們也強調了大多數的生活垃圾都是塑膠類產物,送到掩埋場後經過數十年它們仍然完好如初,而目前台東所有的掩埋場都已經超過可容納體積了,所以(將模型車往回退,開回到家裡)我們要從源頭做好減塑、減量,才能真正解決垃圾無處去的困境。

之後,我們申請了台東縣的科學園遊會,在體育館裡面擺設攤位,希望透過這次活動,可以將我們的研究結果告訴更多人。

G 收穫: 

首先,我們發現Reuse很簡單也很重要。生活中很多看似無用的廢物,只要稍加一些創意,就可以變化出不同的樣貌,延續它的使用生命。當然由於材質的選用會影響到它的可再利用姓,因此在購買之前就要考慮材質,而不是只以價格為考量因素。另外,進行廢棄物改造時,我們也注意工具的使用,盡量使用回收紙板、回收繩等現成物,避免因為使用太多膠帶、熱熔膠,或者另外購買現成品來裝飾。真正落實Reuse的精神。

第二,參與淨灘工作給我們很多新的衝擊。以往我們覺得大家積極參與淨灘工作,就能還給我們美麗的海岸線,但是閱讀並欣賞相關資料、影片之後,我們發現這種愚公精神根本趕不上垃圾再次被推上海岸的速度,只有思考讓垃圾減量、避免使用塑膠產品(Reduce),並改善垃圾處理流程、確實回收(Recycle),才是更為積極的做法。

第三,經過資料蒐集,以及各國垃圾處理流程比較後,我們歸納出垃圾處理大致可分成焚化、掩埋、棄置、回收及其他。而台東扣除回收的部分,其餘大部分垃圾是以掩埋處理,這也使垃圾掩埋場艱難的處境更加嚴重。

於是我們針對台東垃圾處理的方式整理出幾項建議:

1.思考重新啟用焚化爐的可能性。

2.加強資源回收以落實垃圾減量,可以向瑞典、德國或日本學習。

3.減少塑膠產品的使用,從拒絕使用開始。

上述的第一點,在參觀台東縣環境教育中心(前台東縣焚化爐)時,怡文提出這個問題,詢問導覽員重新啟用台東焚化爐的可能性。導覽人員回覆,是否重新啟用,除了當地居民意願、啟爐燃油經費的考量外,還牽涉到未來垃圾供應量的問題,如果垃圾量不足,導致機器必須停止運轉,待要重新再次啟爐,又會有另外一筆燃油經費的開銷。此外,燃餘的爐渣處理又是另一個環境問題,畢竟那些燃燒後的產物,因為含有重金屬或化學物質,是不能隨意棄置的。當然,將垃圾送至高雄焚化爐雖也是一個選項,但是可以運送的重量得視當時的燃餘量而定,也就是高雄燒剩多少空間,才會開放讓台東的垃圾送過去燒。而且台東還需以1:1.8的比例載運爐渣回來堆置,例如送100噸垃圾去燒,需載運180噸爐渣回台東處理。所以積極可行的部分,是將焦點擺在第二和第三點上,如果我們沒有生產出這麼多垃圾,就不用思考要不要燒垃圾的問題了(107.04.13的訪問資料)。

結束專題報告後,我們還是會在討論話題中繼續思考如何解決目前塑膠帶來的問題。學生有些想法是天馬行空的,但是也不乏可以參考的內容。

最近為了整理這一份兒少公益行動的成果表格,我再次聯繫了奕鑫和怡文(他們目前都已升上國中,是七年級學生)。我詢問他們對於之前研究的印象,以及後來是否會影響他的生活習慣,奕鑫這樣回覆我:

之前,我們研究了有關於垃圾的問題,而我們的結論是垃圾必須減量,因為我們無法使垃圾百分之百的從這世界上永久的消失,因此,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減少垃圾的產生量。我現在在學校的打掃工作是倒回收的,所以,我會藉著這個機會告訴同學,請大家不要一直製造那麼多的垃圾,還有能利用的東西就盡量的去使用,而不是丟入垃圾桶後就眼不見為淨(107.12.29)。

垃圾不是一個delete鍵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想辦法影響更多的人。我很感謝金車辦的這個活動,讓我跟學生有機會再次回顧我們的研究成果,再次從中看到感動及希望。

活動成果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