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7。秋 四獸山下傳奇遊記

四獸山下傳奇遊記

撰文  盤惟心

位於台北市南港山系的四獸山麓,猶如天神駕馭的四頭神獸——虎、豹、獅、象,威武地屹立於台北之東。那天細雨綿綿,我們跟著鄭勝吉老師,逐步認識我們較不熟悉的信義。

最古老的一條街:虎林街

從永春捷運站出發,我們穿過最古老的一條街——虎林街,狹窄的小路旁林立舊式的四層老公寓及不少小吃攤,據說是附近居民下班後品嚐美食的勝地,值得一訪。

1945年左右,基隆路以東、總貫鐵路(今市民大道)以南尚是一片水田和荒煙蔓草,僅虎林街貫通整個五分埔地區。我們現今走的路,前身為水,過去的水鄉澤國想像起來是如此浪漫。

清朝時期,虎林街是農家慣於行走的步徑,日治時期則闢為運煤台車軌道,當時的虎林街順著圳溝與台車軌道,自虎山而下,沿著南港山系有八個礦坑。因此提到信義特產,除水圳埤塘及四四兵工廠,可不能忘記煤礦。

肖病院兼豬哥寮:五分埔

說到五分埔,總會想到成衣批發,但那只是五分埔的一小角而已。五分埔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第一個由來是相傳福建省安溪縣五姓家族遷移至此,合資向平埔族買下土地開墾,收成也分成五份,因此稱為五分埔。第二個說法是以樟腦灶地來命名,十灶為一分,五分埔當初設有五十口灶,故有此名。

以前五分埔土壤貧瘠、農業收成不好,不少「嫌惡設施」集中於此,因此出現「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豬哥寮」或「五分埔的人有夠衰洨,有瘋人院還有豬哥寮」的俗諺。這個俗諺的由來可追溯至昭和九年,日本政府在此興建養神院——台灣最早收容精神病患的公立療養機構——俗諺所說的「肖病院」;1945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衛生局接收,改稱為台灣省立五分埔療養院,不久又改為台灣省錫口療養院,現在則搬至桃園八德。

四獸山與陂池

信義路往六段方向走,穿過商辦區,鄭勝吉老師帶我們到觀賞四獸山的極佳位置。雖然實際觀看四座山麓,其形貌並不像傳說中的四獸,但在綿延細雨、煙霧繚繞中,仍有種神秘的色彩。

信義這帶有不少以「陂」為名,如永春陂(頂陂)、後山陂(埤)、中陂。早期漢人為了取得水源開墾灌溉,便依山勢地形築堤儲水,故稱為「陂」,面積最大有十幾甲,最小也有一二甲。百年前儲水甚豐且景色秀麗,後因流路阻塞而成為耕地。陂塘景觀大約消失在日治時期末期,除天然淤積,加上農業灌溉設施進步,種種因素使陂塘漸漸淘汰、消失。

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

1945年後,永春陂被規劃為營區,駐紮陸軍禮炮連、陸軍化學兵連及憲兵裝甲連。這個營區中間被閒置十幾年,去年7月台北市政府決定將其打造為「台北市第一個都會型濕地公園」,以恢復陂塘樣貌、復育台北市原有的生物為目標。鄭勝吉老師說,這一帶有不少珍貴的動植物,如領角鴞。

永春陂營區附近的路上,有不少飄揚的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原來附近的居民多為退伍老兵,將他們愛國心以國旗作為表示。終於,我們走到永春陂營區,聽到清脆的鳥鳴聲。鄭勝吉老師抬頭望呀望,指著營區中間的大樹——原來是台灣藍鵲,大家紛紛興奮地拿出手機拍攝。美麗的自然景觀與充滿生氣的鳥鳴聲,讓人忘卻都市的喧囂。

遍地開花的私人宮廟

以前這一帶是山城,不少老兵隨意找個洞,傍山蓋房子。後來發生天然災變,政府便強迫他們遷村。傳說台北東邊山區地靈人傑,是一塊風水寶地。許多從中國移居於此的居民帶著自己家鄉神明,放在家裡供奉。附近的鄰居也常常串門子,借人家家裡的神明供奉,後來情形久了,就自己蓋一間私人宮廟。

回顧台北開墾歷史,東邊較晚開發,土地便宜且管理較鬆,結合種種原因,私人廟宇漸漸林立,算起來有三、四十間。雖然是違章建築但就地合法,於是這些廟宇便理所當然地存在著。換作其他地方,可就沒有如此景觀。

福德平宅與廣慈博愛院

廣慈博愛院及福德平宅,分別於民國58、59年興建,是當年台北市政府為安頓貧民及低收入戶的安置場所。福德平宅共有六棟,每一房間只有8坪,卻容納不少人呢。

2010年,台北市政府鑑於此處之地上建物老舊、土地低度利用,為活化土地資源,積極推動「民間參與廣慈博愛園區興建及營運案」。開發案吵了許久,北市府於2015年拆除五棟福德平宅,留下一棟未拆。

不拆的原因據說是因為「文化恐怖份子」。但這些「恐怖份子」希望的是什麼呢?鄭勝吉老師感嘆,環境是人們生活出來的。開發主義派的人總是想要向前看,但是我們也必須留下一些建築作為歷史教育場地,讓後世得以看見當時人們的生活樣貌。

反思傳統技藝:奉天宮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松山奉天宮。奉天宮坐落於虎豹獅象四獸山虎山,主祀玉皇上帝。廟宇內外的任何角落,階梯、柱子、香火爐等,都充滿華麗的雕刻,遠觀時令人不經讚嘆。

傳統工匠強調氣勢,現代工匠強調細節。雖然強調細節,但仔細看雕刻的做工,會發現不少粗糙的地方,華麗卻缺乏細緻。雖然有此一缺點,但站在被委託的工匠的立場來看,同時兼顧工時及雕刻的複雜度,要做到盡善盡美確實困難。

鄭勝吉老師回憶,以前他曾看過傳統廟宇工藝極致的雕刻。當時他誇獎那些老師傅,老師傅只是回答:「這是做給神明住的。」師傅們慢工出細活,要表現出最好的手藝獻給神明,恰好廟方也願意給他們時間。

這樣的堅持與共識,呈現出最美好的藝術及虔誠。如何兼顧有限的時間又呈現出精美的雕刻,並不是用單一對錯就能簡單回答。之後就留給我們細細思考了。

走過虎林街、永春陂營區、廣慈博愛園區、福德平宅、奉天宮等,沿途伴隨鄭勝吉老師爽朗的笑聲,步伐也愉快起來。那天我們遠離市中心的喧囂,沐浴在自然、歷史、文化之中,享受一個下午的寧靜,感受不一樣的台北。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