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金車走讀 樂活99】 2017秋。台北賓館憶遊時光

台北賓館時光憶遊   

撰文/ 走讀志工 方霓

今天跟著金車文教基金會的腳步,來到離總統府不遠的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這裡早期被稱為新公園,曾是許多同志朋友聚集的場所,後來為了紀念二二八事件才改名,雖然自己常路過二二八公園,卻沒有仔細駐足研究,直到今天才在導覽老師介紹下,認識公園裡面的環境,更進一步瞭解的二二八紀念碑的含意。

由於鎮壓二二八事件的軍隊是從基隆碼頭登岸,因此紀念碑的頂端是用基隆港吊車設備的鋼架去設計,中間不規則的三角形和四角形,象徵穩定的時代被切割,下方水池的水聲象徵英靈的哭泣聲,水池上的黑色珠子則是英靈的眼淚,聽了這些解說,想起那個過去的悲劇,心裡不自覺地沈重起來,但遠遠觀望紀念碑,卻像是雙手合十祈禱的姿勢,像是在告訴大家忘記以前的仇恨,放眼未來。

在二二八紀念公園的圍牆附近,還有至聖先師孔子的雕像和黃氏節孝坊,在那個只有貴族才能受教育的春秋時代,孔子打破限制,提倡有教無類,被尊稱為至聖先師,直至現在,仍是所有教育界的楷模。

孔子雕像的旁邊,則是已有百年歷史的黃氏節孝坊,16歲就嫁到王家的黃氏,年僅28歲就守寡,獨自帶大三子兩女,更盡心照顧公婆,後來小叔替黃氏向清朝上奏,獲准興建節孝坊,以現代的性別平等觀念來看,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但在以前的舊時代,女子能獲得這樣的表揚,也算是光耀門楣了。

接著從公園轉往台大醫院舊館,和位於中山南路上的台大醫院新館相較,台大醫院舊館建築充滿濃濃的歐式風情,對於建築一知半解的我,在導覽老師介紹下,才初步認識了希臘式、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等不同的建築風格。

台大醫院舊館的一樓由高挑的圓柱支撐,屬於希臘建築中的多立克式,這也是不少希臘神殿經常使用的建築,二樓則是較細且有雕花的圓柱,被稱為愛奧尼克式,整體左右對稱、上下平衡的風格則是文興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至於繁瑣的裝飾和華麗的泥塑屬於巴洛克建築,而台大醫院舊館之所有融合這三種建築風格,原因就是當時日本統治台灣,而負責設計的日本建築師多師自歐洲,因此建築風格融合許多歐洲元素,也讓台大醫院舊館充滿歐式風情。

曾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官邸的台北賓館,則融合西洋和式風格。走進台北賓館,首先映入眼底的就是前庭園,雕塑和噴水池正是巴洛克的建築風格,轉頭望向歐風的洋館,又是一個融合希臘式建築、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物,但走進館內更讓人為之一亮,金碧輝煌的大廳、紅地毯,還有樓梯兩側的大理石,在在顯示出台北賓館過去不同凡響的地位。

走上二樓後,抬頭望見的是金色的壁飾和水晶吊燈,其中還有一點學問,原來其中一幅金色壁飾藏著龍形圖案,另一幅則藏著鳳形圖案,而英國製的水晶吊燈更有百年以上歷史,甚至比台北賓館要久遠,另外還有彩色玻璃窗和包裹著金箔的雕飾,更襯托出富麗堂皇,原來台北賓館之所以要蓋得如此奢華,就是為了彰顯當時政府的威權。

走進內部空間後,可以看到不同的起居室,承襲歐洲風格,壁爐也是隨處可見,而書齋椅子特別設計前腳有滑輪,只要從後面抬起椅子,就能輕鬆移動,也算是一個小巧思,而牆壁上還有梅花鹿、水果等台灣特產做成的泥塑雕飾,讓台北賓館多了一點台灣特色,二樓還有一個鐵製螺旋梯,民眾在總督府前有活動時,日本皇族就可登上涼場(陽台),向民眾揮手致意;雖然同樣是二樓,但使用空間卻大有學問,主人使用的是靠近東邊的大房間和主樓梯。

其他佣人和工作人員只能使用左右的木梯和西邊的小房間,一個樓層卻反映了兩個世界。走出洋館後,可以看到和式風格的後庭園,旁邊還有日式建築,也是日治時期總督經常使用的地方,可惜和館並未開放,無法一窺究竟。

最後一站則來到位於台大醫學院旁的醫學人文博物館,同樣也是融合希臘式、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而走進一樓大廳,除了擺放日治時期台大醫學院院長的人頭雕像,也展示了許多台大醫學生的畫作,右側展室則是呈現台灣醫學的發展史,包括馬雅各醫師、馬偕博士和蘭大衛等3位藉由傳教將西方醫學帶進台灣的貢獻者。

醫學人文博物館一樓還設有許多特展室,除了介紹台大醫學院的歷史,也有很多醫學相關展覽,例如從演化視角來認識疾病,從人類演化來認識台灣人,還有寄生蟲和蛇毒的介紹,以及台灣近代衛生醫療發展、高齡化社會介紹等,許多豐富的展覽內容值得一看。

位於總統府附近的二二八公園、台大醫院和台北賓館,聽起來都是不陌生的地方,雖然知道這些地方的功能,卻不曉得背後的歷史和故事,透過這次走讀活動,重新認識這些看似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往後有機會再次路過或探訪時,相信會有更不一樣的感受。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