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金車走讀 樂活99】2017 秋。台北賓館時光憶遊

台北賓館時光憶遊

撰文/走讀志工 鄭如珍

2017年12月2日下午天氣漸漸地轉晴,帶著愉快的心情,參與金車基金會舉辦的 ”台北賓館時光憶遊” 走讀活動。何良正老師將帶領我們認識228和平公園、台北賓館與醫學人文博物館的歷史與建築。

第一站228和平公園位於凱達格蘭大道3號,原稱台北新公園,目前也是台北城的文化旅遊景點。老師提及清朝時期並沒有公園,僅有王公貴族的私人庭園。直到日據時代,日本認定台灣為日本最南的領土,有計畫的建設台灣。

在台北城內興建都市公園,提供日人休閒的去處,公園內的拱橋、噴泉及露天音樂台的設計皆仿效歐洲,顯示當時日本西化趨勢。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後,透過都市意象重建,展開一連串去日本化。

1963年在公園內興建五座中國古典式亭閣,蓮花池中央是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翠亨閣」,四角各有一座涼亭內設銅像紀念對台有功的英雄,如鄭成功的「大木亭」、劉銘傳的「大潛亭」、丘逢甲的「滄海亭」,以及連橫的「劍花亭」。

由於公園位在台北中心地帶,目前園區仍保有許多古蹟,老師特別介紹,日據時代配合臺灣放送局的電台播音塔、台灣護國神社移來的銅馬,以及拆除天后宮後的礎石,成為遊客歇腳的石椅。

1947年爆發二二八事件,造成眾多政治受難者,直到1995年獲得平反,將新公園改名228和平紀念公園並設立紀念碑。從公園的建築見證了台灣歷史的演變與台灣的歷史定位。

第二站台北賓館,原為總督府官邸,代表日本威權,是棟洋式建築,建立於明治34年(第一代建築)為文藝復興的樣式,所有建材來自日本,日人不了解台灣潮濕,歷經10年,木頭都已腐蝕損壞。

明治44年改建(第二代建築)由森山松之助為建築師,仿巴洛克式建築,隱含莊嚴典雅、自由浪漫氣息。從外觀可以看到馬薩式屋頂、老虎窗、牛眼窗、希臘山牆、希臘柱。進入屋內廣間、樓梯間的牆壁貼金箔,與上2樓樓梯通道的水晶吊燈,處處可見勳章式石雕與花草雕飾,顯示其華麗與貴氣。

1樓為公用空間招待外賓為主,有大食堂(日本人招待地方社紳)與會議室。

2樓為總督及其家人起居為設計,臥房的巴洛克灰泥雕塑,展現出舒適的感受。

大客廳的門上方使用梅花鹿來雕飾,代表日人眼中的台灣。配膳室中的木造送餐梯,在當時是相當細膩的設計。

台北賓館共有17座壁爐(兩座共用一個煙囪)由大理石、鑄鐵與磁磚製成,壁爐前有壁爐屏風也是一大特色。

走出戶外,外面庭園採用和洋並式,內庭是日式庭院,由心字池、石橋、瀑布組成,前庭為歐式庭院擁有噴泉可調適溫度。由於台北賓館的巴洛式建築特色,故有小台北凡爾賽宮之稱。台北賓館給我金碧輝煌的美感,絕對是值得推薦的地方。

最後一站醫學人文博物館,現今為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其前身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近藤十郎所設計,採用法國後期文藝復興樣式。屋頂採取曼撒德式建築,館內大廳及廊道有許多拱廊設計,整體造型典雅樸實。

館內記載著台灣醫學的發展過程。老師特別介紹幾位對台灣醫學有所貢獻的醫師,如1865年的馬雅各宣教醫師,於府城創辦一所西式醫館。1872年的黑鬚番馬偕,為加拿大宣教師,雖非醫科出身,但飽讀醫書,遂創立醫館教授醫學。

終身熱愛台灣,死後葬於淡水中學。1895年英國牧師醫師蘭大衛,終身為台灣居民奉獻,彰化居民有句諺語”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來形容對他的感謝。台灣體質人類學先驅金關丈夫,京都帝國大學畢業,是位日本戰後的留用教授,對臺灣住民進行各種體質測量,開啟臺灣的體質人類學研究。身後捐給台大兩萬多冊藏書做為傳承。幾位外籍醫師對台灣無私的奉獻,值得後人景仰。

在此次的導覽行程中,228和平公園與台北賓館給我較多的感受。才驚覺台北有這麼多值得我們探訪地方。看見美麗的建築,了解台北城的歷史是精神上的一大享受。找個時間再好好的拜訪,相信會有意外的驚喜。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