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當海洋流回被遺忘的樂水——海洋大學社會服務團專訪

  樂水村依傍中央山脈,直視滾滾奔流的蘭陽溪,眺望層層重疊的雪山山脈,風光旖旎、景色宜人;因地理環境與生活文化的特殊性,無形之中散發著「遺世獨立」的出塵況味,造就樂水村「快樂山水」般的世外桃源美稱。

  被遺忘的部落kbanuun──樂水村為原住民部落,轄有智腦、碼崙、東壘等部落。居民大部分為泰雅族人,全村約莫七十戶,人口近三百人,其宗教信仰以信奉基督教及天主教為主;對外交通工具主賴汽機車、公車,目前有東溪橋、東壘橋、碼崙橋、樂水橋四座橋分別聯繫四周部落的交通。


文 / 盤惟心

世外桃源內的孩子們

  村裡有一所大同國小樂水分校,全校學生約莫二十人。四年前,海洋大學社會服務團曾與樂水分校合作,今年再續前緣,一群海洋大學的學生再次來到這個被遺忘的部落。不像一般營隊事前調查好報名人數,林佑政提到,由於採事先報名的成效不高,他們每天親自到部落做營隊宣傳,跟部落的孩子一起包水餃;等水餃下水煮熟時,利用空檔跟孩子玩破冰遊戲、拉近距離,吸引他們參加營隊。每天大約有十幾位學生參加營隊,年齡從幼稚園到國中都有。

  樂水分校的孩子精力十分旺盛,參與活動跟遊戲總是全力以赴,休息時間仍跑跳玩耍,像一顆顆電力怎麼都用不完的超強電池。孩子們有時會吵架,但道歉後很快就會和好;個性活潑好動又親人,看到大哥哥時總要討抱抱、討背背,把志工哥哥們當馬騎。說到印象深刻的孩子,他們提到一對兄妹陳彥和陳苛雅,非常喜歡跟志工哥哥姊姊們互動,有時當志工們關起教室準備流程,陳彥還會爬到窗戶上偷看大哥哥大姊姊們在做什麼。忽然──「你們為甚麼一直躲在裡面?」有一個男孩站在窗台上,一顆頭從窗戶露出來,探頭探腦地望裡面看。啊,說陳彥,陳彥就到。

宣揚原民傳統文化,以期傳承

  海大社會服務團以宣揚原住民文化、服務偏遠地區為社團宗旨,每年寒假舉辦的冬令營是海大社會服務團的大活動之一,歷屆合作學校以宜蘭、桃園、北花蓮等原住民部落、偏鄉小學為主,如南山國小。進入部落之前,社團會先規劃社課及培訓,讓社員準備營隊前先做好功課。

  營隊流程設計也會加入原住民傳統文化的課程,請專業老師教導編織、編竹簍、做陷阱。他們認為,孩子們也許不會從小就抱持傳統傳承的抱負,但如果先讓他們覺得這是有趣的,或許就能讓孩子進一步對這些傳統技藝有興趣。

  除了傳統技藝課程,他們也會在沒有活動或晚會的時候,以不打擾為原則,走入部落家訪,跟村民聊天。從前樂水村經濟繁榮,後因交通因素逐漸沒落,近年來才慢慢發展觀光。村裡不少居民以務農為主,在附近種經濟作物如高麗菜、西瓜,或是下山工作,將孩子交給祖父母照顧。藉由家訪,他們也更了解原住民的文化和困難,認識這個遺世的部落。

  營隊結束之後,他們回到校園仍繼續推廣原民文化,舉辦為期一周的原文週,販賣麻糬、編織工藝,將他們親身體驗的原住民傳統文化分享給更多人,並把一半的收入捐贈給原住民相關協會。經過一次次的活動,學長姐再將服務精神交接給下屆的學弟妹。

我們不是老師,是朋友

  作為最菜的大一新生,方獻輝靦腆地說最初是因為喜歡小朋友而加入社團,第一次進入部落,看見並體驗與自己生活圈不一樣的事,過程中與當地村民的互動讓他印象深刻、非常開心。進入大二的陳治宇則分享,以前曾帶過營隊、喜歡跟孩子玩耍,因此加入服務社團。他說,樂水分校的孩子的生活圈及交友圈比較有限,藉由參加營隊,可以學到新穎的事物。看到孩子從自己身上獲得東西、露出滿足的笑容,對他而言這個營隊就有意義了。

  步入大三的林佑政則回憶,高中時參加蘭友會的營隊,遇到一位令他印象深刻的隊輔哥哥,因為憧憬、想成為這樣的人,便進入社會服務團。說到營隊的感動,他再次提到樂水的孩子苛雅。四年前海大社會服務團來到樂水村時,苛雅當時就讀幼稚園大班;四年後換他們來到樂水時,升到小四的苛雅仍記得海洋大學,因此跟他們特別親近。這樣明顯感受到依賴和喜歡的感覺,讓他感到窩心。

  受到姊姊影響、學長的邀請,蔡秉軒一頭栽入營隊服務。歷經四年營隊經驗的他感觸較多,他認為這幾年辦營隊,自己學習的比給予的還多,其中有很多感動很難用言語去形容。「我們不是老師,而是從旁協助的朋友。如果我們所做的,能讓一個小朋友避免偏離正途,將來長大回想,便覺得值得了。」

  看著這些熱血年輕大學生的笑容,那些圍繞著志工開心笑著的孩子,相信彼此都從對方獲得了一些回憶。時光流轉,涓涓滴滴的感動不斷循環,流向更廣更遠的地方,將那份心意繼續傳承下去。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