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8 金車分隊:聽蘭嶼的聲音 說你我的故事─台灣大學圖資系蘭嶼服務隊
位於台灣最東南方的獨立小島-蘭嶼鄉,記載著達悟族人的創世神話,清澈湛藍的海水拍打著礁石,彷彿透過浪花的呢喃將島上的故事送至遠方。岸邊三三兩兩的拼板舟,是蘭嶼人堅定信仰的象徵,部落前拿著標槍的大型人像石雕,從清晨到日落守護著生靈萬物。
文 / 余亞蘭
影片 / 台灣大學圖資系蘭嶼服務隊
蘭嶼服務隊為台大圖資系所推行,因此主要服務內容為閱讀推廣和圖書館整理與建設,以定點方式進行服務,十多年來固定於暑假期間前往蘭嶼,雖然十六年前選定蘭嶼之原因早已不可考,想為當地付出的心卻不曾隨著時間改變,持續推動閱讀,希望將閱讀深耕當地,拓展學童之見聞,使孩子看見自己更多可能;蘭嶼人能夠具有足夠的知識,用自己的力量守護當地獨特的文化與環境,在遭受威脅時為家鄉發聲。
今年以「聽蘭嶼的聲音,說你我的故事」為主題,帶給蘭嶼孩童與居民閱讀推廣、媒體素養等相關課程,旨在觀察當地需求,並創造共同成果。透過對話去傾聽蘭嶼人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想法,而非單純將自己認為好的東西施加在他們身上,希望能藉由今年的成果修正未來服務隊的方向,以貼近當地的實際觀察給予未來的團員更明確的指引。
由於蘭嶼當地學校的人力吃緊,圖書館員經常需要身兼多職,喜愛閱讀的國中小學童,卻因圖書館負責人能花費在整架、推廣的時間有限,而不知道其實有許多資源可以使用,為了達到永續改善並結合當地需求的目標,台大志工們深信,硬體的圖書館改善是最快速有效,也最能顯示圖資系所學的方式。
在此次服務中,他們重新規劃並整理了蘭嶼中學、椰油國小、鄉立圖書館,期待這次圖書館改善工程能夠讓喜歡閱讀者更容易使用圖書館資源,也替東清國小建置自動化圖書館系統,使它們的使用更符合使用者需求,並以主題書展提高孩子接近書本的意願,讓孩子覺得圖書館是個容易親近的地方。
永遠趕不上變化的計畫
隊員偶爾的缺席、孩子真實的反應,都為整個營隊過程增加了一些不確定因素,與台灣學生不同,蘭嶼的孩子對於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會老實地表示無聊,甚至直接離開教室,使志工們需要透過相處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不斷調整原先的教案內容,希望能更讓孩子有興趣。
陳可耘同學是這次服務隊總召,認真負責的她在出隊前做足了功課,透過書本、研究論文、以及相關紀錄片了解蘭嶼,但實際踏上蘭嶼的土地後,才發現真正的體感經驗和二手資料閱讀存在著極大落差,當地孩子習慣的成長方式與思考未來的方向更是與來自都市的他們大不相同。
經過十天的觀察及參與當地生活,陳可耘期許能夠透過自身的付出使當地產生正向改變,並在服務中學習尊重文化差異,以不同角度思考事情。她謙虛地說:「我覺得我自身的收穫比帶給當地的可能更多。」這次服務讓她更清楚,若要從事觀念傳播需要規劃更長時間的計畫,計入熟悉同學習性的時間,建立彼此的信任關係才能更有效地進行。
我們不是觀光客
身為「明星偏鄉」的蘭嶼,總有許多資源搶著投入,對當地而言,硬體資源與營隊並不缺乏。在整個營期與孩子們接觸的時間僅佔據了短短四天,四天時間只夠建立初步信任、連結與了解,若要談到更深層的價值觀以及媒體素養教育,短期的服務成果仍有限,無法造成太大影響。也許就像蘭嶼中學的曾如主任和志工們面談時所說,在孩子眼中他們只不過是進到學校的觀光客而已。
對於蘭嶼當地的好奇,讓這群來自台大圖資系的志工們不禁開始思考,究竟什麼才是服務的意義?投入的資源與成果成正比嗎?孩子真的需要他們所帶去的閱讀知識嗎?為了不要讓服務淪為都市人發洩愛心的管道,他們希望未來蘭嶼服務隊的重心可以聚焦在網站與圖書館管理,讓服務隊的成效不只是停留在每年十天的時間,而是能夠傳承以及達到幫助當地者自立的成果。
豐收的回憶與成長
擔任營隊公關的蔡馥亘同學,背負著募集資金的重責大任,漫長的籌備時程與繁重的工作量,都讓首次出隊的她發現原來服務並非如想像中單純,需要考慮的、準備的遠遠超過預期,也從中獲益良多。而在蘭嶼十天的日子裡,為她留下過去不曾有過的珍貴時光,在村落玩耍的孩子們總會開朗地喊著「老師!」向他們跑去,圍著志工吃飯、聊天,告訴他們哪個攤販是誰家的店,以及許多屬於蘭嶼的故事。
與當地活潑好動的小朋友比腕力,則是清水南子同學在營隊中最印象深刻的回憶之一。她表示,從籌備會到執行有著很不一樣的感覺與體驗,且陸陸續續完成的過程非常有成就感,幫忙圖書館系統建檔的工作,也讓她在執行圖書館規劃上變得更能夠靈機應變。服務對她而言,同時也是一個全新的學習場域,在過程中接觸學習到的各種人、事、物是她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