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台灣傳統建築廟宇與藝術

金車走讀志工訓練

台灣傳統建築廟宇與藝術 

撰文/走讀志工 王月華

9月29日是金車走讀新&舊志工相見歡的大日子,基金會除了詳細說明志工的權利義務外,還特別邀請台灣傳統建築的講師~鄭勝吉老師,前來講授廟宇的建築格式與藝術,隨後還帶領夥伴們實地去體會淡水的三大廟宇~清水巖,龍山寺及鄞山寺建築之美。

潭美颱風大轉彎後,給大家帶來了個秋高氣爽的好天氣。我們先在秀麗典雅的真理大學展開室內課程。16點30分,一群志工從淡水重建街往清水巖祖師廟走去。相較於淡水捷運商圈的熱鬧,真正的淡水老街-重建街一帶就顯得格外地幽靜。這裡有很多的市定古蹟,其背後的故事相當的精采,但卻非今日走讀的主題,我們匆匆而過,重建街就留待改日再訪。

首站的淡水清水巖,建於1937年,主祀閩南安溪高僧清水祖師。1884年中法戰爭,淡水人迎清水祖師佛像到戰場祈福而擊退法軍,故光緒帝敕贈「功資拯濟」御匾。此廟為典型的「兩殿兩廊兩護龍的建築格式」,兩殿間以左右廊相連圍住中庭,其上有活動式玻璃罩,天晴時可拉開透光通氣,算是古建築的環保新設備,讓人大開眼界。

鄭老師引導我們由外至內詳細介紹廟內石雕,木雕,剪粘,彩繪等民間藝術大師的傑作,給平時進廟東逛西晃不知其間藏寶的我們好好的上了一課。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淡水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於1858年創建,中法戰爭後亦獲賜匾「慈航普度」懸於寺內。龍山寺隱於淡水中山路巷內的菜市場,若非老師帶領還真不得其門而入。

有了第一站的訓練,到了龍山寺大家已經懂得去欣賞樑柱壁畫之美,然而經過鄭老師的點撥,才注意到彩繪於屋樑上的2魚(兩儀)4象(四相)及八卦圖,旗(祈)球(求)戟(吉)磬(慶)等壁雕背後的涵義,讓進廟參拜又更具樂趣。

最後一站的鄞山寺類似清水巖,主祀汀州得道高僧「定光古佛」,由汀州移民集資建造,創建於1822年,是三個廟寺中年代最久的。其廟旁有棟汀州會館,兼具住宿集會功能,據說保留了很多精美的藝術文物。

入秋後的天色暗的特快,我們18:00趕到鄞山寺,香客稀少的廟門已然關閉。沒能進廟參觀固然遺憾,但經驗老到的鄭老師,依舊能藉著廟門的溫暖燈光,將之前課堂所述,針對鄞山寺的建築結構,樑柱雕繪,瓜筒束通插角等等,舉辦起熱烈的有獎問答,讓走讀活動達到最高峰。夥伴們在鄞山寺解散後,大家紛紛奔向殷殷招手的淡水夜市美食攤,今天真是身心靈都得到滿足的一天呀~

很慶幸,華人根深蒂固的”敬天””崇祖”精神,讓三間廟寺的建築文物歷經清朝與日治依舊能保存的很完整,只是往昔我們都不懂得去珍惜與欣賞。我默默盤算著,何時再邀好友們重遊淡水,屆時除了可分享今日所學,也將今日匆匆一瞥的重建街與鄞山寺,放慢腳步再細細品嘗淡水的廟宇與藝術之美。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