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8。秋 八德尋覓傳統古厝
八德尋覓傳統古厝
撰文/走讀志工 顏文魁
玉兔颱風遠離之後,在共伴效應下的台北天氣,終日細雨綿綿,讓人心情沈入靜寂。幸好,今日金車文教基金會走讀活動,跨過大漢溪,來到桃園八德,陽光乍現,涼風徐徐,今天是走讀的好天氣。
下午一點鐘,陸續由台北遠道而來的地方文史熱愛同好,先後到達。我總是敬佩這一群熱愛台灣鄉土的同好,無論多遠,他們總是準時出現,為今天的八德街頭增添不少的色彩。
八德(區、市、鄉)--市徽的意像
今天在八德三元宮集合,路旁是一排百年茄苳老樹,有老樹的庇蔭,八德尋覓傳統古厝走讀,必定精彩。三元宮位於五條老街路口-中正、中山、民生、建國、廣興街路,八德的發展就是由這裡開始。今天導讀是李光益老師帶領,走到路口,李老師先介紹在地知名小吃─阿婆肉羹,要吃這家肉羹必先早起,早上七點前不必排隊,賣完就收攤。
在建國路上,李老師善用地上人孔蓋道具,仔細介紹八德區的由來。八德原名是八塊厝,清乾隆時期就有八姓漢人來此開墾,建了八戶住宅,就稱(八塊厝),八姓人家有姓邱、呂、賴、謝、吳、蕭、黃、李、等,尤其是邱姓與呂姓是此地大姓,有所謂(邱公所、呂農會)的傳語,意思是鄉長都是邱姓當選,農會理事長都是呂姓人在當。目前八德區人口有20萬,有閩、客、眷村及馬祖2萬多移民,所以市徽呈藍、綠色的八卦組成,中間有座房子古厝,即八塊厝意像設計。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餘慶堂
沿著建國路,來到庄肚一號,一處有寬大草坪廣場的古厝,這裡是─餘慶堂,目前是祭祀公業邱蓮塘管理委員會。為詔安邱家第四代開山祖祠堂,在1935年左右重修,採洋、和式建築,有牛眼窗、洗石子牆壁、單院落一進四戶古厝。
屋前右方種有五棵台灣海棗,代表平安順利,屋前左前方種有桂樹,代表貴客臨門吉祥之意。祖先來自漳州詔安客家人,因八德後來漳州人愈來愈多,詔安客家語逐漸弱化而失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故名餘慶堂,屋內有邱姓宗親在台分佈圖。這裡還有一項神奇的事蹟,那是日本時代神風特攻隊的人員,曾在這裡住過,足見邱家在日本時代是善於日語的宅第。
在餘慶堂附近,有二處古厝宗祠,一為邱強芝紀念園區,二為強芝乃辛紀念堂,都是邱姓族人紀念開台祖-邱強芝的地方,但無緣進入參觀。另一今日重點市定古蹟─呂著存堂,因在整修而延緩參訪。30多年前我曾造訪過,那時全是農田,目前皆是建地,我實在充分理解,所謂農地農用在這已過時了。
見證開發痕跡─廣福宮
順著建興街,來到八德國中附近,這有一間1780年代所建廣福宮,供奉土地公。廣是廣東,福是福建,廟前有一石碑上有「乾隆辛丑年」。李老師說:這是桃園地區目前最老的石碑。
碑文是捐款建廣福宮的信眾大名,大半是姓邱、姓呂。也証明開發初期廣東人多,後因閩漳加入而改變。廣福宮廟前有一水圳道遺址。
三元宮 歷史建築
走讀進入尾聲,我們的隊伍回到三元宮。三元宮奉祀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堯、舜、禹),最早建廟年代傳是乾隆38年(1773年)。一般開始移民建廟是為團結移民力量,如此,在240多年前選擇以三官大帝信奉,而非以漳州人的信仰工鳳祭拜「開漳聖王」,也非客家人「三山國王」,必有其意義,是否就如同八德市徽一樣?為團結閩、客,值得深究。
1925年大正十四年重修,有數位大匠師參加重建,木雕師是桃園在地首匠—葉金萬,就住在廟的附近,留下作品是廟中木雕:獅座、吊筒、員光、托木等。石匠師是張火廣,留下作品有廟前石鼓、壁堵石雕的畫龍晴(四大畫祖—張僧猷),(葯王孫思邈)葯王醫虎。交趾陶師—陳天乞,正殿兩側,及四不足交趾陶,皆值得仔細欣賞。
壁堵有先民落款,是後人捐款但將功德回向祖先的做法,有呂萬春,呂姓著存堂開台祖等。另一處為李老師所推薦者,是邱過房、邱番婆的落款,是原住民與漢人通婚的証明。原住民無漢人名字,而以「過房邱番婆」為名,實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文化資產。
必然傳奇的—八塊厝
三十年前,這裡仍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農田,在台灣經濟產業快速發展下,八德已是桃園市重要人口聚集地區,附近有名聞遐邇—巧克力共和國,八德興仁花園夜市,離北二高不太遠。再過數年,傳聞綠色捷運系統會發展到這裡,到時到台北可能不用一小時車程,目前房價還算適當約一坪20多萬,應該會吸引不少年輕族群在此落腳,一邊連結中壢,一邊連結桃園,又離大溪和三峽不會太遠,應屬北北桃的新生代都市,到時,大家可能忘記,傳奇歷史─八塊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