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8。秋 齊東老街米道散步
齊東老街米道散步
撰文/鄭如伶、洪維廷 拍攝/ 邱毅超
艷陽高照的11月天,我參加了金車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齊東米道走讀活動。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走讀,在台北土生土長的我,對於周遭歷史文物的演變,仍所知有限,抱持著學習新知與愉快心情,展開了一場文化之旅。
第一站我們來到蒲添生雕塑紀念館,館內擺放大大小小的人物與動物銅像。紀念館主人為蒲浩志(蒲添生之子),他鼓勵參加的視障朋友,以觸摸作品方式,說出心中的感受。他們對於此偉大雕刻家的作品都讚嘆不已。
接著老師帶領我門來到華山公園,公園內的「三美神」雕像也是蒲添生的作品─它們分別代表「陽光」、「亭亭玉立」與「懷念」意念的三座雕像。大家在洪幸如老師解說下,靜靜欣賞並漸漸地感受到蒲先生想要傳達人類本能的藝術之美。在銅像附近就是華山車站,雖然車站已移除但仍能從地上遺留下的痕跡,想像當時繁華景象,彷彿跨越時空回到日治時代。
火車站旁仍保留紅磚瓦倉庫─主要有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專製清酒與米酒,在酒廠的西北側則為精製樟腦的工作的日本樟腦株式會社。其於地方已改成販售現代化商品但是建築物仍具有歷史遺跡的美感。
洪老師帶領我們由熱鬧華山倉庫轉入寧靜的齊東老街。它是具有200多年歷史運送米糧街道,在街道內仍保留日式建築—包括台北書道院、琴道館、齊東詩舍。根據齊東詩舍解說員介紹,了解園內建築採用「和洋折中」風格,最特別的是屋頂是以「寄棟造」形式演展出來,上方鋪滿黑色瓦片並在屋頂尾端以鬼瓦收邊。建築物內仍留下配餐窗、書齋等日式家具,頓時令我沉浸在歷史時空與充滿文學氣質的氛圍中。
最後,老師帶領我們來到附近李國鼎故居。雖是匆匆一瞥,對於其整齊庭院與日式風格建築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下次能夠有機會能夠再次造訪。這次參加金車主辦的齊東老街米道散步走讀,讓我有不虛此行的感覺。一方面學習到建築歷史古跡的新知,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文學的薰陶,真是一舉數得。真心邀請對於有此同好一起來參加,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收穫。
走讀志工 撰文/洪維廷
11月10日,風和日麗的午後,參加了金車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走讀活動,跟著洪幸如老師的腳步,走訪了華山文創園區周邊和齊東老街,這些地方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有些地方曾經不只一次到訪過,陌生的是,對它們的歷史淵源總是一知半解。
首先來到了為紀念台灣雕塑界先驅蒲添生所成立的雕塑紀念館,受到紀念館主人熱情的接待與解說,它隱身在捷運站後不起眼的巷弄中,在不算寬大的空間裡,展示了許多他的經典作品,每個都栩栩如生,隨後來到的華山公園裡,也矗立著他的「三美神」作品,由「陽光」、「亭亭玉立」與「懷念」等三件作品所構成,由這些作品裡,都可以感受到蒲先生創作所蘊含的豐富生命力。
紀念館附近的華山貨運車站,最早是日治時代所設立的鐵路車站,在市區鐵路地下化後,華山車站走向廢站的命運,相關的設施幾乎被拆除殆盡,而今僅留存的大片草地和少數遺跡,供後人憑弔,實在很難想像當年其繁華的景象,也不禁令人感嘆古蹟存廢對城市記憶保存的重要性。
穿過華山車站對街樟腦工廠的紅磚建築群,映入眼簾的是高聳的煙囪,來過華山文創園區多次,往往被它熱鬧的氣氛所吸引,但似乎從來沒特別注意過這座煙囪的故事,它是台北酒工場建設時配合鍋爐所設立,至今已八十餘年,老師說隨著社會的演進,它雖然曾被截短,但卻是台北少數被保留下來的煙囪,因此也成為此地的重要地標和市定古蹟。
離開了繁華喧鬧的華山文創園區,轉入齊東街後,街景又是另外一番風貌,它是一條超過兩百年的靜謐老街,在老師的解說下,讓我們了解這條街道早期是錫口(松山)及艋舺(萬華)之間運送米糧的「米道」。
沿著這六米寬的街道,彷彿讓人走進時光隧道,充滿懷古風情,我們依序參觀了台北書道院、琴道館,以及齊東詩舍,也感受到沿街濃厚的古樸風韻,慶幸在這喧囂的市中心,還能保留這一片淨土。
透過這次的走讀,讓長居台北的我,重新認識了這個城市為人忽略的角落,或許,下次當您匆匆路過這些地方,可以暫時停下腳步,細細品味這個城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