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8。秋 齊東老街米道散步

齊東老街米道散步

撰文/ 走讀志工 周華

今天又是一個適合走讀的午後,在善導寺捷運站6號出口集合完畢之後,走讀講師─水瓶子的話頭就從這裡開始了。善導寺之前為淨土宗臺北別院,當總督府於1919年完成後,原作為總督府廳舍的清朝欽差行臺與布政使司衙門被拆遷至三地,即此地、圓山公園及台北苗圃。在它被指定為古蹟之前,突遭夜火焚噬,之後改建為現狀,如同當初很多古蹟的遭遇。

來到蒲添生雕塑紀念館,由蒲館長親自接待。蒲添生是1912年出生於嘉義市的雕塑名家,曾赴日研習藝術,並參加巴黎沙龍藝術展,紀念館現址就是他創作的工作室,目前已列為歷史建築。

牆上掛著三代三位雕塑家(子浩名、孫女怡君)的年表,挑高的空間裡陳列了許多雕像,吳鳳、孫中山、魯迅、顏水龍等都是代表作。1993年完成林靖娟紀念銅像後去世,因他心繫創作,罹癌未及治療。

2006年館長全面整理作品並數位化,成立基金會,將這些創作保存為公共財,陸續製作放大版雕塑,展示於成大、華山及台北車站等處。我們在熱心館長的協助下在這裡合影留念。

台灣鐵路的興建可以溯及劉銘傳,日治1937年建樺山駅(紀念日本總督樺山資紀)承辦貨運業務,後來改名為華山車站,在鐵路地下化後廢站。曾經擁有的扇形車庫及煤台早已不存,從一格格狀的停靠月台可以看出貨運的功能。車站建物外的白漆掩蓋了原貌,只有門旁一扇圓窗保有日本風味。

來到華山大草原旁的三女神雕塑組,水瓶子提起,陳澄波曾以遺言「收斂」鼓勵愛婿蒲添生,又另外提到黃土水、許文龍等雕塑家。接著進入華山1914文創園區,紅磚建築群展現以紅磚加上洗石子的辰野式風格,由財閥經營的樟腦工場將南門工場的樟腦成品再加精製,水瓶子再連結了一些當年財閥的故事。

旁邊的日式茶屋顯得相當特別,彷彿遺世獨立,高腳式可以防潮,只是這個高度縮水了。華山煙囪是當年酒工場的重要設施,搭配鍋爐室使用,曾是台北地標。2006年園區因著建物塗鴉事件而受到矚目,終而造就這個目前遊人如織的空間。

趁著等候忠孝東路紅綠燈的空檔,老師解說日治時期都市計畫街道多為棋盤式,齊東街卻不一樣,因其開發較早,已有260年歷史的老街當年是艋舺通往錫口、雞籠的米道,挑夫擔送糧炭出入。後來變成日式宿舍群落,或為官舍或兼作招待所,認定具有保存價值,目前總共有6棟,齊東詩社2棟與臺北琴道舘2棟,分別由台灣文學館及中華古琴學會經營管理,尚有2棟在施工中。

穿過台北書畫院來到台北琴道舘的後院,院中有高大的柿子樹,地上大石居然是客廳間聯絡使用,再看和洋折衷式建築的特點:窗台加高、雨淋板及氣窗、走廊加寬。脫鞋著襪後進入室內,坐在榻榻米上,聽老師解釋和式空間的配置,書院造型,臨院的玻璃窗或紙門都有講究,細緻有感。

臨沂街上的建築相當多樣,曾經作為高檔餐廳的馥園造型獨特,但已停業甚久。進入豪宅旁一棟掛著「文房」匾額的和洋折衷式房屋,功能已轉換為公益圖書館,由建商管理,是另一種歷史建物的保存方式。站在庭院欣賞建物外觀,玄關柱子上的刻花別具特色。

最後一站齊東詩社,臨街的詩牆醒目,後方獨棟的新建物便於容納歷史建物的冷氣電氣設施及行政空間等。附近李國鼎故居也是市定古蹟,1935年作遞信部部長官舍,可惜鐵窗切割了窗外景觀。我們在這裡送出最後的問答大獎:水瓶子的《台北慢步》,大家歡喜道別,為導覽老師的認真及理想的天氣而感恩。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