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8。秋 萬盛溪訪歷史遺跡

萬盛溪訪歷史遺跡

撰文/ 走讀志工 樊蕙璉

今天又是一個豔陽高照的秋天午後,我跟隨何文賢老師的腳步,這回來到鄰近公館的萬隆地區。行程一開始何老師帶我們從捷運萬隆站沿著羅斯福路的人行道步行,在老師的說明之下才知道平時車多的羅斯福路是部分萬新鐵路拆除後改建而成的。

萬新鐵路全長10.7公里,日據時期由台北鐵道株式會社興建,主要功能是運送煤礦,鐵道的起迄點為萬華和新店站,於1965年開始拆除。十五分車站遺址(萬隆車站)就坐落在羅斯福路的五段及六段交叉口。相傳十五分的名稱由來是泉州十二人來台開墾將這裡的土地分成十五份而得名。

沿著興隆路一段轉進160巷內走去,穿過民房的後院,老師不說還不知道隱藏在巷弄內的帶狀空間是舊河道加蓋後的模樣。早期泉州府安溪人信仰清水祖師,會元洞清水祖師廟乃是一主奉清水祖師的廟宇,清水祖師更有落鼻祖師的別稱,相傳有重大災難發生前神像的鼻子會掉落作為警告。

在早年農曆10月15日景美地區大拜拜,廟會盛況可說是人聲頂沸。接著我們轉進仙岩路6巷,就在里民佈告欄的水利地前發現了仙通橋墩柱,不難發現萬盛溪確實存在過。

穿過興隆路二段來到賴氏萬壽塔,此處建於1940年是大稻埕賴氏家族的墓塔,墓塔上方的獅頭塑像和沖繩地區的風獅爺頗為相似,加上墓塔中無墓碑及墓門敞開均和沖繩地區墓葬特色相仿,墓前有吉獸中上有葫蘆,其他還有南瓜及螺的造型,具有辟邪與祈福的功能在台灣很少見。

在進墓塔前賴氏族人也立碑,「來觀者得利回家平安、來損者得病回家絕亡」,怕當時太多盜墓者覬覦,最後在2008年9月15日已列為台北市文化歷史資產。

離開萬壽塔沿著小山坡走去就是興福庄建塚紀念碑,要到此紀念碑需爬上走過一小土丘。約在1929年熱心公益的台北仕紳發起募款,集資購置了大直庄(北區)及興福庄(南區)兩處山坡地設置墓園給窮苦人家身後安葬之用,事成後將此事緣由及過程立碑作記。

在碑刻捐款芳名錄中,也記載許多社會賢達如辜顯榮、陳天來、林柏壽等等,極具歷史意義,目前也是台北市市定古蹟。 下山後轉進一片大綠地,這裡前身是義芳化工廠,也是景美運動公園所在。

2006年一位篆刻家鄭景隆發現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十五份遺址」,在多位專家學者與文山社區大學的爭取後,在景美運動公園立下紀念碑。

1928年石器Patu(巴圖)及網墜,經過台北帝國大學(現今台灣大學)教授移川子之藏比對,用舊地名十五份把發現地訂為十五份遺址,但移川子之藏教授過世後就沒有人能證實遺址的存在。

何老師帶我們來到興隆路一段83巷,路旁小小的萬盛橋橋墩,上頭也記載著年份,屬於萬盛溪的曾經真實的在這裡。最後我們在羅斯福路五段97巷,我們終於看到了萬盛溪,與其說是溪倒不如是條大水溝,裡頭還有著吳郭魚非常有生命力的生活著,萬盛溪流不再清澈但遺跡卻記載過它的曾經。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