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8 金車分隊:兼善之志永不漁 村村幸福傳萬里──國立台灣大學漁村服務社
三十年前,一群熱愛海洋的大學生,成立了漁村服務隊,帶著醫療用品與電器走進七美社區,開啟夏天的序曲;三十年後,雖然面孔早已不知換了幾回,這群人卻一直都在,不變的是漁村服務社對當地的牽絆與盼望能為當地帶來影響的初心。
文 / 余亞蘭
台大漁村服務社以長期服務、全島服務、雙向交流為核心指標,除了暑假的七美隊,漁村服務社寒假也會在澎湖最北邊的島嶼---吉貝,進行約兩周的活動,有專為同學舉辦的營隊,還有深入當地的社區服務。今年暑假不只漁村服務,還有眾所矚目的年度運動賽事---七美台大漁服盃,邀請七美鄉親與同學一起在球場上揮灑汗水,在彼此的生命裡寫下最精彩的一頁。為了改變速食型態的觀光模式,更首次舉辦晨光路跑活動,希望讓更多人看見七美的美好。
而此次營隊為英語生活營,將生活化的元素與英文結合,例如:英語歌曲、動畫,讓孩子們了解英文不是用來應付學校課程的工具,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現今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希望透過較有趣的活動與互動,讓孩子們看到英文有趣的一面,慢慢接受它,並開始培養對英文的興趣與熱情,能夠主動接觸生活中與英文相關的事物不再排斥。
今年特別嘗試將營隊期間從四天改至八個下午,期望能拉長營隊時間,增進同學與小隊輔間的默契培養,藉此減少每天的活動與課程內容,避免孩子在短時間接收大量資訊造成學習疲乏,提高學習效率。此外,為了讓孩子知道手機不僅遊戲,其實還有很多不同功能等著他們去探索,而建立Google教案系統,希望同學們能試著使用手機查詢資料,憑自我力量獲得想要的知識,達到自學效果。
雖然有些國中孩子因為對英文興致缺缺,剛開始不願意配合活動進行,甚至有脫隊之情形,但經過相處後會發現孩子並不壞,他們只是有自己的想法與堅持,
針對不同的孩子,志工學著用不同的方法與他們相處。在惜別會裡,孩子們在互相寫給對方的卡片中說道,因為這此的營隊學會開始去瀏覽不同國家的youtube影片,也有一些人在Google活動後,開始使用Google Translate查詢看不懂的英文資料,孩子的改變全化為感動的力量,深植於每個志工心中。
近年來,漁村服務社面臨著社團人數漸減的窘境,營運過程總是一波三折,儘管是服務隊,然而本質上仍然是大學社團,招生仍然是件十分重要的事,如何留下社員及招募新血都是一大難題。為了保證出隊品質,漁村服務社每週都會安排社課,告訴新進社員關於七美鄉的背景知識,以及進行企畫案撰寫之教學,讓新進社員學習自行設計教案內容,並在每週社課之餘,進行教案修改與調整,期望將最好的活動內容帶給孩子。
郭冠成同學是這次七美服務隊隊長,進行服務時,總是抱持著捨棄自身的態度,拋棄自己的私慾、利害關係,全心全意幫助他人,不求回報以及回饋。他認為,只有當我們拋開自身之後,才有辦法盡可能地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思考真正的需求。從服務中他也體認到,籌備到執行,是一個很不一樣的過程,規劃及想像必然會比較順利,實際執行卻有各種難關在等待著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該如做出取捨,是他此行最大的成長與收穫。
就讀台大物理系二年級的陳家威,對孩子總是求好心切,雖然已經歷兩次營隊,仍舊感覺到不少壓力,但是繁瑣的籌備過程、變動的活動流程卻讓他學到如何發現問題,並在現有資源缺乏的狀況下,以不影響原有教案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七美國中孩子的活潑熱情,更是他在萬里國中以及吉貝島上不曾遇見的,陳家威表示,孩子總會向志工們分享自己的想法、邀請他們一起打球,進入營隊尾聲時,志工與孩子甚至能像認識已久的朋友般談天相處。
「有時我們會認為我們在服務別人,孰不知別人或許也在服務我們,讓我們可以擁有一次給予別人什麼的機會。」每次服務對陳家威而言,都是一個踏出同溫層與舒適圈的機會,服務讓他在心靈淨空、不帶任何成見的狀態下,將自己投入一個全新環境,進而讓自己以及那個地方的人們可以交換彼此不同的思想,而讓雙方得到不一樣的體驗。
從營隊、家訪到社區服務,這群來自台大的志工用行動與這座島嶼和人們牽起了連結,他們不確定是否給島上帶來些什麼,能肯定的是,七美給了他們回憶、成長與夥伴,還有許多無法捕捉的美麗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