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8.秋 檜木羅東老懂城  

檜木羅東老懂城   

                                                                                                                                                              撰文/ 走讀志工 周華

        遇到下雨天,謝淑娟老師說這才是宜蘭經常的天侯,所謂「竹風蘭雨」。雖然下雨,出勤率還是很高,有些夥伴雖然沒趕上集合時間,仍然自行追上隊伍,叫人好生佩服。在車站集合點,老師先介紹了羅東的基本資料,面積11.3平方公里,是最小的鎮,與宜蘭市跨蘭陽溪相對,各具特色。

        台灣的有文字記錄歷史始自1624年西班牙時期,荷蘭時期宜蘭有36社,1683年歸於清廷。宜蘭的開發民先於官,1796年吳沙率眾入墾,僅限溪北,漳泉械鬥後進入溪南,得平埔賢文毛格相助,羅東之名即出自平埔語。

         當太平山林業開發改變運材方式時,羅東陳純精街長當機立斷爭取配合,果然以木材帶動了經濟。可惜當年自土場、天送埤、歪仔歪以迄竹林的鐵道已不存。老師帶大家穿街走巷,和平路以前是家具街,孩童上學路上兼撿材木,滿街俱是檜木香,遠東大旅社(原名新興)巴洛克式建築仍然很獨特,臨近南門港,人與貨物集散,十分熱鬧。

         在旅社旁右轉民權路,接近早市、夜市所在,中山公園早年是墓地,後來成為公園。東南角入口立著陳純精街長的銅像,代表了羅東民眾對他的感念。旁邊就是佔地不小的土地廟,民國57年因興建停車場遷至公園內,最特別的是土地公戴著官帽,在六合彩瘋傳時代此地曾作為神像中途之家。

        越過馬路走入窄小的浮崙巷,當年通往三星的主要道路,這裡出了作家黃春明。路經月眉圳(昔稱金瑞安圳),源自天然湧泉,可通往中山公園及南門港。來到紅瓦厝區,當地最早的紅磚屋,可惜都已覆蓋了鐵皮屋頂,已看不到特點。習武的陳輝煌來三星墾殖,成為阿里史大地主,因緣際會配合官方築路(蘇花北路)、建軍(清法戰爭),得到官職,他的北管樂團福祿派即以紅瓦厝為基地,與西皮派曾拼場競爭。

         繼續經中山西街、南門路來到羅東文化工場,由黃聲遠團隊設計,帶有林場貯木池意象,遊客很多,在此略事休息並合影。沿著寬闊的精純路來到中山路四段的樟仔園文化園區,當年的樟樹苗圃,幾經作為山林管理所及農業改良場羅東分場,民國97年改成現狀,歷史空間活化的例子。

         穿過園區來到北成路,連續造訪了孔子廟、北成聖母升天堂及善法寺。宜蘭在發展過程中天災人禍不斷,民眾對宗教的需要更殷切,老師說宜蘭開漳聖王、三山國王廟各有四十幾間,幾占全台之半。孔子廟是文宗社起建的,全台唯二由民間自設,禮門入,義路出,泮池、大成殿一應俱全,沈葆禎曾言「淡蘭文風冠全台」。

          哥德式造型的天主堂建於民國47年,目前是縣定古蹟,因適逢聖誕佳節,布置得格外美麗,老師說陽光下的彩繪玻璃更美。民國41年義大利醫靈會自雲南輾轉來到羅東,陸續設立醫院、護校、長照機構等。

         1854年創建的善法堂,初名振昌堂,曾五度翻修,屬於龍華教派,守三規五戒,最特別是廟前一尊石像是千手觀音33尊之一的第12號。這是今日最後一站,有獎徵答送出大禮:《台北慢步》及《紙上明治村》,本年度的樂活走讀活動在此畫下句點。

       投身文史研究二十年的謝老師,兩度提及黃春明的小說《莎喲娜啦.再見》、《看海的日子》及《鑼》三書,分別以蘇澳、礁溪及羅東為背景,在走讀後當重新拜讀對照一番,期待領略書中氛圍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