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9。春 永康街巷弄咖啡香
永康街巷弄咖啡香
撰文/ 走讀志工 周華
初春的假日午後,陽光和煦,跟著《台北咖啡印象》作者水瓶子老師穿梭在溫羅汀巷弄間,優雅的老房子與咖啡香氛合拍共舞,相得益彰。走讀同好們準時地在東門捷運站4號出口集合完畢,水瓶子老師一開始便以台灣咖啡館文化破題,要追溯百年來咖啡館的故事,今天的重點在永康街、青田街及溫州街。
永康街在咖啡界堪稱一級戰區,2巷的卡瓦利義式咖啡館開設已超過廿年,供應義式咖啡及單品咖啡。路上觀光客相當多,無暇造訪7巷2號的巧克哈克,直接穿過永康公園,來到寬敞的金華街243巷,在瑪汀妮芝咖啡店前談到麝香貓及果子貍也有功於咖啡風味,附近還有Yaboo及小自由咖啡館(這裡與另外一位小高老師有點淵源)。
轉個彎來到金華街,已經營了18年的La Belle以精品咖啡為主,店長玉真親自介紹,還提供冷熱兩款咖啡體驗,特別使用透明的玻璃杯,領略咖啡本色。她強調咖啡也是水果,含有果膠,滑順略甜略酸,重點是豆子新鮮度,處理方式可分為水洗、日曬,近十年更有蜜處理,果肉比例略高。
穿過聖家堂後方秘巷(和平東路一段183巷)走進青田街區,此地單數巷為當年台北帝大教授集資購築,雙數巷為高等學校宿舍。青田七六係洋和混合式建築,1931年由足立仁教授起造,屬於日據晚期的屋舍。我們在當年的玫瑰園中合影留念,水瓶子老師也歡迎大家來書房看書或聽導覽。
在「老房子文化運動」推動下,8巷青田茶館及和合青田各有其經營方式,6巷老房子最近由Leica進駐為「台北萊卡之家」,老建物得以開展新生命,附近的海軍招待所(和平東路一段248巷10號)最近也會開放。從造型奇特的師大美術館旁轉入麗水街33巷,經過珠寶盒法式點心店,師大校園裡的歷史建築倒是不多。
跨過和平東路,進入溫州街區,20號的布拉格咖啡館已有30年歷史,複合式經營書店及餐飲的欒樹下,外牆上張貼了此地相關的書單。這裡曾經密佈的水圳多已消失不見,露頭處常有大樹綠蔭,這些閒置的畸零地陸續整理為「台北好好看」的綠地,咖啡館就會在附近出現。例如已正名為霧裡薛圳露頭旁,就有兩間咖啡館(溫州街49巷轉角的AGCT及路上撿到一隻貓)。
一路來到辛亥路上最後一站的伯朗咖啡辛亥店,水瓶子老師做了總結,當年電話不普及的時代,咖啡館作為公務聯絡的地方,到今日幾經轉變,台北的咖啡地圖重新集結,除了今天走讀的街區外,大稻埕、迪化街...甚至新起的瑞安街都各具特色。
接著李店長阿德介紹了伯朗咖啡的故事,創立於1982年,目前是台灣最大的咖啡豆進口商,也是最大的烘培製造商,設有國家級的檢驗中心。從學員不斷的提問中,可以看出咖啡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了。
水瓶子老師沿路趁空檔資料整理:
最早喝咖啡的是土耳其人,1611年土耳其撤出維也納,遺下的咖啡豆成為歐洲新寵。最早的咖啡館都是證券交易所的前身,例如倫敦的Jonanthan及紐約的Tuntine。回溯台灣最早的咖啡館是在西門外的西洋軒,1897年成立。第二間是公園獅Lion,1912年成立,位於新公園天清宮社旁,開幕時有百名藝妓及煙火助威。
1931年成立的巴咖啡屋,顧名思義是由退休公車改裝的。1930年代台灣人開的第一家咖啡館是維特咖啡館,目前是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口的森高砂咖啡。咖啡館在不斷演進的過程中也曾沾染情色,名稱上曾改變為黑美人酒家、萬里(紅)食堂等。沿路提及國外著名的咖啡館,例如銀座獅,成立於1899年,至今仍存,但已轉型為啤酒屋。土耳其伊斯坦堡的皮耶羅提咖啡館是最早的咖啡館。1554年伊斯坦堡、1647年維也納、1647年威尼斯、1650年倫敦、1689年法蘭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