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9。春 中壢在地美食遊記

中壢在地美食遊記

撰文/走讀志工 詹春英

  中壢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因嫁為人妻又為人母以及職業的關係,我們舉家搬到中壢住了三十年。金車文教基金會於三月十日辦理走讀活動「中壢在地美食遊記」,我興奮得不得了,很早便報名擔任文資志工。活動當天看到如此多的貴賓遠從台北搭車來中壢,又冒雨全程參與,此份熱情真叫人感佩!

  我們是由李瑋老師帶領,他說:「中壢原本大多客家人,加上閩南人,再加上近年多了東南亞民族的人,中壢可說是多元民族的地方。」我們跟著李瑋老師的腳步來到中壢國小旁的小巷弄,他說:「這是老師街,以前住這兒的老師下班了,就在門前擺東西,賣給中壢國小放學的學生。」

  到了中寮路54號,近九十歲的老闆夫妻在這裡販賣他們自製的酸梅冰、紅豆冰和叭噗。只要投十元,按下按鈕就會出現兩個、四個、六個、八個的叭噗,真有趣!中壢國小早期有三千多位學生,下了課,便會來光顧。以前有五間柑仔店,現在只剩這一間,鄰居希望他們繼續做,大家才可以來這裡聊聊天。

  接著我們到了有七十年歷史的有信糖果行,早期是在電影院賣糖水,後來在家賣小學生吃的糖果。第一代老闆自己到台北批貨,後來變成糖果的批發商,現在是第三代了,批發兼賣東西,如戳戳樂、圓球糖果、戰車小玩具、泡泡水等。這幾年過年前我都會去買有現金的戳戳樂,家族聚會時,拿出來戳,一個只要五元,大人、小孩玩得不亦樂乎!增添年節的歡樂氣氛,好歡樂!我喜歡。

  走到番薯市場裡面,老師說:「桃園、中壢地區以前養的豬很有名,很多人拿番薯來這兒賣,因此叫番薯市。」我們到中壢里里長的辦公室坐下,看大東餅舖老闆做綠豆餅給大家看,並試吃地瓜餅、綠豆餅、芋頭餅。他們成立於民國45年,餅的原料是麵粉、糖、水和豬油,香噴噴的很好吃!下次我會去買。

  口味肉鬆店非常香,媽媽是第一代,第二代的老闆娘向我們介紹:「口味的豬肉片是用龍眼樹乾烤的,香噴噴的,很多人喜歡這個味道。提供龍眼樹的老闆中風了,現在是他的兒子在做,如果哪天他不做了,我們也許就烤不成了。」我們常買這家的厚片豬肉乾及肉鬆,算是老主顧了。

  中壢教會在延平路上,是中壢最早的教會;中平牙醫診所這一帶以前叫醫生街,開了很多診所。農會前的阿婆麥餅,我常去買她的芝麻麥餅,百吃不厭。第一市場門口有獅子會送的大時鐘,因此這裡又被稱為大時鐘。叫了三十年的大時鐘,今天我才了解此地名的由來。

  中平路是中壢的西門町,新珍香花生糖創立於1929年,老闆當年家境窮,他的父親給四個兒子各一元出去打拼,其中一位買了花生和麥芽糖,就是今日酥脆花生酥糖的始祖。這家產品得過日本森永牛奶糖獎,很多出國回來的老主顧會買回去當伴手禮。我也常來買這家的中壢名產-花生酥糖,是我喜歡的零食。

  接著來到中壢第一家燒仙草—善美燒仙草,老闆親自解說,早期他去花蓮玉里學的不叫“燒仙草”,而是叫做“熱仙草”。剛開始他用餐車賣燒仙草,近十幾年則在店裡賣,營業時間從10:30到22:00。他為人豪爽,請每位學員一杯熱飲,真叫人感動。中壢最美的風景就是和善,便可於此看出。最後李瑋老師帶大家到他們的工作室,聊一聊下午的感受。

  大批夥伴從台北等地遠道而來,在雨中走讀中壢小巷弄的美食,這份熱忱真令人佩服!下午的走讀,使我對於中壢在地的人文史蹟和美食淵源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鄉,也決心要更加愛護這個培養我們一家人的故土。金車文教基金會舉辦這樣的活動,對在地中壢人的我來說,是一種增強和鼓舞。即使走了三個多鐘頭的路,我也不覺得累,因為心是豐盈的。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