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9千人走讀:百年歷史臺北府城【城東】漫步
撰文/余亞蘭
在千人熱情的簇擁下,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漫步在擁有135年歷史的臺北城內,穿梭在繁忙的臺北街頭,看見的卻是百年前的歷史風華,在現今與過往的強烈對比下,水瓶子老師用溫潤嗓音串起大時代裡,那些屬於小人物的故事,讓人彷彿置身於日本帝國,重新拾起臺灣人曾經的歷史記憶。
歷史的美麗與哀愁─臺灣菸酒公賣局
一個城市的空間由街道不斷分隔與串聯,每座城市都有劃有屬於自己的中軸線,而臺北城則以菸酒公賣局、交通局鐵道部、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連成線,成為了都市規劃的重要象徵。質樸的巴洛克式建築,卻有著二二八事件的慘痛傷痕,長期壟斷的菸酒專賣制度,輕輕抓住了歷史的美麗與哀愁。
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花園─南菜園
順著南昌路向前走,出現在左手邊的紅樓及小白宮,前身其實是存放樟腦和物品的倉庫,紅樓建於1914年,為兩層樓紅磚混合鋼筋混凝土構造,紅磚外牆上的水平白色飾帶,則別具時代特色,而小白宮牆面外層由唭哩岸石與紅磚組成,為臺灣少見明治時代的石造建築。樟腦產業的發展也與臺灣電力的開發進程相互呼應著。
和平西路與南昌街交叉口的南昌公園,其實是南菜園的前身,位於當時古亭庄的四丁目。簡樸的木造房屋以茅草為頂,別有一番田園詩意,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閒暇時,便到此處吟詠自娛、寫詩讀書,想像自己過著隱居生活。而南福宮內保存至今的一方石碑,題寫著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妃子為歌頌兒玉總督所寫的「御歌」,雖然碑文已模糊不清,卻為消失的南菜園留下鮮明的印記。
城市與人文對話空間─孫立人將軍官邸
城市發展是一場空間與人文的對話,穿越麗正門沿著南昌街漫步在兒玉町與佐久間町交錯的地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幢融合東亞及西洋風格的和洋式建築,那便是孫立人將軍館邸,其原為日據時期水道課長官舍,後來陸續改建成高等官宿舍,見證了日本的政治更迭。光復後,孫立人將軍曾居住於此,後改為陸軍軍官俱樂部使用,日夜笙歌不絕於耳,後方靜謐的庭院,卻流傳著慎人的都市傳說,讓這個地方更增添幾分神秘色彩。
錦町日式宿舍群─金華街
錦町日式宿舍群是個承載著無數日人生活記憶的地方,這些散落在金華街一帶的日式建築,曾是昭和時代山林課員工宿舍,南北向的房舍方位在凌亂的街廓下顯得格外特殊,木造的建築外觀內保有日式住宅的空間格局,是臺灣珍貴的文化資產,但在歲月毫不留情的侵蝕下,許多建築早已傾頹,徒留下一片荒煙蔓草,為後人留下無限想像。
和平東路上的日式建築─臺電核火工程處
電力的出現照亮了臺北城,和平東路上的日式建築,隱藏在高樓大廈之間,有著氣派的門廊與上翹的雨庇,是臺灣電力公司的核能火力工程處,臺灣電力發展的歷史,從使用燃煤、水力轉為火力到核能發電的過程,充滿各種艱辛更付出許多代價,山口萩商人賀田金三郎,與大稻埕富商李春生等人投資「臺北電燈株式會社」,卻因募資不易而以失敗收場。
後來,經營植木行業的土倉龍次郎,在新店龜山進行水力發電的開發案,但因為家族事業缺乏資金,而退出發電事業,由總督府官方接手。而日月潭水力發電廠計畫,從 1919 年開始動工,歷經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物價飆漲、關東大地震,金融危機等因素,日月潭水力電廠不斷延宕,直至1930 年,松木幹一郎正式上任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的社長,才成功造就了臺灣電力系統,這間不起眼的辦公室見證了臺灣的電力發展過程,可以說是既偉大又渺小呢!
一道牆訴說著無奈與動人故事─臺北監獄圍牆
最後,我們沿著愛國東路往金山南路走去,聳立在眼前的是一面高聳石牆,臺北刑務所是臺灣第一座石造監獄,也是臺灣司法邁入現代化的第一步,其座落在人來人往的東門市場旁,讓人很難想像當時與惡的距離只有一牆之隔,北邊留下的圍牆與用紅磚封住的圓拱門,是死囚行刑後親人的嘆息門,訴說著時代的無奈與動人故事。苗栗事件的羅福星、治警事件的蔣渭水、四六事件的張光直、戰敗後的美軍戰俘都曾是這裡的過客,城牆隔出的一隅天地,卻得容下數千人的辛酸血淚。
臺北,是許多人為了生活而疲於奔波的土地,這裡是家,卻也不是。多年前有人提著一卡皮箱漂洋過海,只為糊飯碗、爭口氣,但戰爭轟得一聲,一切又重新回歸原點,新的一批人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交織成現在眼前所見的臺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