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9。春 大稻埕女子物語

大稻埕女子物語

撰文/走讀志工 樊蕙璉

 

  春日週六午後,回溫的好天氣春風微涼,我們跟著洪幸如老師的步伐從捷運北門站出發,今日走讀主題是大稻埕女子物語,一探舊時以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女性在大稻埕的生活風景。踏上人去樓空的黑美人酒家,走過人潮鼎沸的霞海城隍廟,遙想當年興盛繁榮的貿易市集,市井小民乃至文人雅士政商名流在此聚集,回憶曾經燈紅酒綠的時光。

  從捷運北門站出發,對街是市立聯合中興醫院,清代朝庭在這一帶建立了台北火車碼頭,做為水路運轉及鐵路和陸路的停靠站。往來交通繁忙、貨運量大,當時大宗貨物均由這裡匯集,其中以稻米/茶業/樟腦為主。茶葉從產地殺菁後便運至此,品質參差不齊,需要細心的人力做揀枝工作,女性揀茶工就此興起,這是台灣女性第一份職業。興盛時期大稻埕約有二百五十家茶行,所需的揀茶女人數甚多,更有些從中國對岸來此做揀茶工作,每到製茶期間,茶行的竹篩佈滿走道騎廊,熱鬧非凡。

 

  位於塔城街與南京西路交叉口是高產婦人科舊址,1920年由高敬遠醫生所創立,是台灣第一家私人婦產科醫院。有鑑於早期嬰兒死亡率高,高醫生申請籌設看護婦產婆講習,培育了數百位產婆,分布台灣各地。台灣早期產婆(助產士)的教育系統有三:教會醫院、公立醫院及私人民間醫院。日本在1907年設立助產講習生規,16~40歲的女性只要在公學校讀書三年,就有資格參與講習,爾後考試取得執照。我在台南東山自家宅出生,家鄉在偏遠丘陵,就醫不便,說不定我也是由高醫生的某位學子學孫接生的呢!

   談起大稻埕的酒家,最知名的就屬黑美人酒家,黑美人的名稱就是由英文的ALL BEAUTY直譯而來。拾級而上,如今的黑美人酒家已不復見梳化整齊身著旗袍的酒家女,只剩下門口的西洋壁畫柱子撐著,而金色鏤空紅地毯的旋轉樓梯新潮又氣派,可見當時裝潢非常華麗。老師也分享了小故事,早年有酒家女為搏得目光吸引客人上門,在天還沒黑之前便梳化完成,上了人力包車,行進間不經意露出修長雙腿引人遐思,就像是現在的車體行銷廣告。

   黑美人酒家的前身是由畫家楊三郎的哥哥楊承基所開設的維特咖啡轉型而來,當時咖啡店內咖啡不是主打商品,賣酒才是重點,女服務生大多著和服或洋裝再圍上圍裙,工作內容除了賣酒,更重要是陪客人談心,保持曖昧關係博取客人歡心是她們掙取高額小費的手段。只不過,客人若喝醉砸了瓶摔了碗,女給也要負責,所以女給的收入並非如此穩定。

 

  1960-1970年代,那時要辦嫁妝的台北人大多會到延平北路採買,除滿街林立的布行、銀樓、糕餅店,引領時尚潮流的大千百貨更是首選。直到二十年後,台北新興商圈轉移至東區後漸趨沒落。我們轉進民樂街來到霞海城隍廟,人聲鼎沸、香火興盛的霞海城隍廟吸引海內外青年男女來求姻緣。第六代管理人陳文文女士從兄長手上接下這個職務,成為廟裡首位女性住持。城隍廟地僅四十六坪,陳文文女士接手後以在地人疼在地的心,積極投入大稻埕在地藝文活動,也配合迪化街年貨大街,在推廣大稻埕文化上不遺餘力。

 

  洪老師一見面就發給每位走讀伙伴一張地圖,介紹我們今天走讀的路線,背面則是兩首歌曲《桃花泣血記》、《望春風》,都是用女性的觀點唱出對女性感情的無奈及期待,前者歌詞中描述社會貧富懸殊而逝的愛情,《桃花泣血記》也是台灣第一首流行台語歌曲。民生西路上的波麗路餐廳,老闆廖水來曾在日治時期日本人所開設的西餐廳學習,後自行創業,是當時男女相親餐廳的第一把交椅,咖啡或套餐更視為女方是否有繼續交往的暗示。

  最後一站──有記茶行是大稻埕二百五十多家茶行中,仍然保留完整早期製茶設備的茶廠,在揀茶女剔除茶枝後,將茶葉放入焙籠置於焙窟上用餘炭溫火焙茶。行經茶行,空氣中仍有飄著些許茶香。伴隨著茶香,我們的走讀也到尾聲,期望不久之後能再次回味大稻埕。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