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9。春 漁光廟藝南風澳
漁光廟藝南風澳
撰文/走讀志工 顏文魁
2019年春天,金車走讀宜蘭行程,由頭城、礁溪、宜蘭、羅東、冬山、蘇澳,來到緊鄰太平洋邊緣的南方澳漁港。南方澳行政區屬於宜蘭縣蘇澳鎮,為臺灣三大漁港之一。哇!大大小小無數的漁船就在眼前,真精采無比!從臺北來南方澳,平日大約花時90分鐘左右,可以在圓山、北市府、南港,或在新店大坪林捷運站,搭國光、首都、都會之星客運到南方澳,或到蘇澳再轉公車進入漁港區,也算是方便。今天將由南方澳文史專家──廖大偉、廖大慶兄弟來為我們解說漁港風情,可說是金車四年走讀過程當中,唯一一條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行程,值得好好向各位好朋友來做說明介紹。
南方澳原名南風澳
廖老師是道地的在地人,述說南方澳具有優良天然港灣,是夏季船隻躲避南風的好漁港,所以原名南風澳。港區分為第一、第二、第三漁港,在蘇澳港尚未建設之前,要進出漁港,是要經由現在的蘇花公路上山,前進數千公尺之後,再尋山邊公路在進安宮附近下山進入港區。蘇澳開港,填平海岸建設碼頭,留下一條近二公里海港大道直通漁港,作為南方澳進出的大門。今天走讀在南方澳遊客中心集合,走讀開始,廖老師帶領大家走向碼頭邊,第一幕映入眼簾的是一群漁工正在補魚網,這一大片魚網,長度近數千公尺,搬運魚網不是靠人力,而是靠身旁的大卡吊車。漁工正在進行修補作業,網子呈結網狀,正所謂結網補魚。
一艘大型魚船價值100台賓士汽車
再往前走,停在第3漁港邊的一艘大型魚船,廖老師說市價是1億5千萬臺幣,相當於100輛賓士車的價格,加一次油約需290萬元,可航行10000公里到夏威夷。漁民有龐大的經濟壓力,以及「自已不抓別人會抓」的觀念,所以,要控制不要濫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漁船上有編號CT-0000,代表臺灣漁船編號。另有BJ-0000,代表全球無線電編號,每組號碼都是全球獨一無二。
南方澳以鯖魚為魚獲主力
南方澳的魚獲之中,以捕獲鯖魚為最大宗,每年捕獲量達4萬公噸,佔全部魚獲的一半。每年大約可捕獲1億6千萬條,以一條鯖魚300公克、一公斤20元計算,一年產值約為8億元以上,但佔全年產值約僅20-30%。廖老師說,鯖魚是將浮游生物、小魚等轉化為蛋白質的相當重要的魚種,而各大型魚類如旗魚、鮪魚、鯊魚,則以鯖魚為食物來源,以陸地動物來作比喻,鯖魚是羊,羊吃草,老虎吃羊。當漁民大量捕撈鯖魚,會造成大型高價值魚類銳減(鮪魚一公斤達700元以上,是鯖魚的30倍),造成海洋生物鏈的不平衡,這是值得漁船業者與漁政相關單位關注的課題。而且過度捕撈結果,呈現量過度而傷魚價格,臺灣鯖魚一斤是日本價格的七分之一。因為量大,所以有罐頭魚品出現,以前廣告的海底雞,就是鯖魚罐頭食品。
五花八門-各種類捕魚方法
為引起各方人士注意捕撈鯖魚問題,2017年12月相關人士舉辦「海鯖回家」活動,12人駕獨木舟航向日本石垣島,航駛鯖魚回游路線,引起全臺關注,終在2019農曆年前後,停捕鯖魚20天,維護海洋生態平衡邁向成功第一步。跟著廖老師腳步,進行第三港區巡禮,廖老師為金車走讀大小學員,介紹前所未見的各式漁船設備與捕漁方法,將各方法做一一介紹。
一、圍網捕魚
廖老師說漁網約可圍成近公尺公尺四方的區域,有座足球場大小,所以不管大小魚皆會被捕,造成一年萬公噸漁獲當中,會有近萬公噸會被再拋回大海,成為魚源被破壞的原因之一。換算一條公克小魚,會有萬條被濫捕,是發展漁業過程值得省思課題。圍網捕魚可五艘一船隊進行,目前也可二船或一船進行,搭配大型漁船上的拖網快艇,可以迅速將魚網拖到定點下網。
二、燈泡捕魚
魚群具有趨光性,漁船在船上安裝百顆大型燈泡,使魚群接近進而捕撈。一只捕魚燈泡約有燭光,一艘船安裝顆燈泡,總計有萬燭光,吸引魚群距離達公里以上。在北部濱海公路旁,夜間可看到燈火通明的漁船在作業即是燈泡捕魚法。
三、聲納與吸管
現代漁船具備前衛科技,可以聲納探測魚群與數量,若魚群就在船隻附近,也可使用大型吸管直接將魚群吸入捕獲。
四、延繩釣魚
以捕大型魚類為主,為準確捕撈,配合浮球控制釣魚深度,可以準確釣魚,並配合鉤刀與電流,在大型魚上船前將它鉤起並電昏,防止人員受傷。岸邊有準備秋刀魚當餌,用來釣有鬼頭刀之稱的飛烏虎,就是專吃飛魚的魚類。蘭嶼達悟人專捕飛魚,因達悟人沒有買賣觀念,不必大量捕撈,又拚板舟不適合遠距離作業,所以達悟人以飛魚為蛋白質主要來源。臺灣漁民只捕飛魚卵,價格高,這又是生態不平衡的一種魚捕法。
五、巾著網捕魚
這是早期的捕魚法,以兩艘為一船隊,每船約搭配船員人,南方澳最多時期有巾著網船艘,船員近人,每人一家四口,就有人再加上其他人,當時南方澳平方公里,住了將近人,堪稱世界第一人口密度。目前人口約在萬人上下,不復當年榮景。
六、接近消失的磅火捕魚
以電石發光吸引魚群,目前只剩金山有艘在做觀光捕魚。
七、鐵殼底層托網
以捕撈海底礁岩的蝦、蟹為主,此類捕魚造成魚的家被破壞。
南方澳大橋與漁港開發史
南方澳得天獨厚,位處太平洋黑潮邊緣,黑潮又稱太平洋洋流,由南流向日本外海,接近6000公里,流速約每秒100-200公分,厚度約500-1000公尺,寬度約200公里,來到東澳附近碰到中央山脈,水深變淺,形成極佳漁場,所以回游性大型魚類非常丰富。相對回游性魚類,另有一種叫留魚,即不隨洋流遷徙的魚種。漁民捕魚,一般以在月圓時分休息,那時潮汐大,是漁獲較小的季節。廖老師選擇在南方澳景觀大橋與各位學員合影留念,並說明南方澳漁港開發經過。大約在1923年日本時期,日本政府引進漁民百人來指導南方澳漁民技術,並建設南天宮附近的第一碼頭漁港,連帶也將冷凍、機械、製冰、報關等技術引進。到了1955年國民政年代擴建內埤第一漁港,1965年擴建進安宮前第三漁港,即大型遠洋漁港。1998年,政府為改善交通並促進觀光興建此大橋,方便進出豆腐岬與內埤情人彎風景區,也方便各類大型漁船從橋下迅速通過。第三漁港邊海岸碼頭正在進行升高工程,這可是全球氣候暖化的鐵証。
馬偕記錄這裡曾是猴猴族居住地
在馬偕1883-1892年來到這裡傳教時,記錄了當時人物場景,說明這裡曾經住有猴猴族人部落約百人,他們不同於宜蘭其他地區的噶瑪蘭平埔族,也不是泰雅族,廖老師說,所以這裡以前有猴猴坑、猴猴鼻、猴猴坡、猴猴埤、猴猴圳等地名。後因與泰雅不合,遷居南澳、花蓮,而消失在臺灣的土地上。
三鋼鐵工廠與道地名產
這裡是廖老師父親早年經營的鐵工廠,可以生產所有漁船所需的設備,但因技術不斷更新,鐵工廠在即將休業時,廖老師兄弟將鐵工廠轉型為南力澳文史館,不僅將當年各項鐵工廠設備保留,並陳列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文物照片,如1920年代的南方澳,馬偕照片等。目前廖老師兄弟,合力在做地方文化經營,帶領遊客從不同角度來體驗南方澳與海洋文化。南方澳漁獲產品為國人所熟悉,要買漁獲產品約在下午3-4點,漁船進港時,那時漁市場總是熱鬧非凡。另外,街上各類型海鮮餐廳,比比皆是,價格實惠且食材新鮮。另外各類魚製品擺滿商店,黑糖糕、花生冰淇淋也是非常有名,我則偏愛南天宮附近的米糕、米苔目、鯊魚煙、粉腸等在地小吃。
南天宮金媽祖與進安宮珊瑚媽祖
媽祖的海神信仰,在漁港與臺灣各地普被供奉,早年每當漁民在海上作業,遇見海象欠佳時,或「唐山過臺灣」的先民移居臺灣,通過黑水溝臺灣海峽時,常以供奉媽祖為守護神,於是,信仰與拜拜連成一起,求媽祖庇佑成為拜媽祖的唯一方式,人們卻忘了媽祖捨身救人的精神,也忘了千里眼明辨是非,順風耳聞聲救苦的度人精神。南安宮香火旺盛,尤其農曆年後的3、4月,正是全臺進香的旺季,各地的進香客湧入南安宮,3樓金媽祖黃金打造,重達203公斤,價值連城。由三樓往漁港看過去,哇!真是一片漁村繁榮景象。
進安宮,原廟在北方澳,因建軍港而遷移,廟內珊瑚媽祖是無價之寶,僅雕塑工資就花費近800萬元,廖老師說是這裡的媽祖不用回娘家,因為廟裡有供奉媽祖父親、母親,所以不用回娘家,說來也言之有理。
海洋臺灣的文化省思
一趟豐富且前所未聞未見的漁光廟藝之旅,在廖老師精彩且邁力解說之下,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尤其今天走讀學員當中有三位小朋友,想必會留下極深刻印象。南方澳,一個漁港養活了數萬人口,供應為數眾多的漁獲為國人享用,漁港的興衰起落,如何在永續經營的概念下,進行永續的捕撈,漁工短缺與科技進步,如何同時獲得改善,鯖魚過度捕撈該如何改善,樣樣值得省思。臺灣面積不大,卻擁有得天獨厚的太平洋,如何認識海洋,認識魚群,經營海洋,將是臺灣下世代發展的重要關鍵課題,大家一起努力來尋找臺灣的未來道路,廖老師說,有一天,沒東西吃的時候,手機不能當飯吃,海洋卻可以養活我們人類,這句話值得令人再三深思。各位好友,有空值得來南方澳走一趟,必有驚喜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