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在迷宮中一起前進-北教大桃友會
在迷宮中一起前進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桃園校友會 專訪-
文/薛蓉
你有進入工業區的經驗嗎?周遭的道路雖然筆直,但因為工廠建物過於相似,總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在打轉。如同大海一般,往前遊還是海,往前走也還是工廠。若沒有導航的指引,很容易迷失其中。
座落於中壢工業區的內定國小是工業區中的「特色景觀」,蓊鬱的花草樹木,與工廠千篇一律的白色牆面形成對比,宛如小小桃花源,吸引了許多居民在這裡運動與交流。同時,臺北教育大學桃園校友會的學生也在這裡陪伴內定國小的孩子們度過五天的營期。
(內定國小是工業區中的綠地)
關愛與管束
或許是擁有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等背景,這些老師們呈現了非常強烈的特質──「貼心」。他們將所有觀察到的小細節都納入規劃,用關愛的言語和行動把大人小孩都照顧得服服貼貼。然而,當孩子出現不正確的行為時,老師們也會板起臉孔,指正孩子觀念或行為上的錯誤。即使孩子們會因此露出苦瓜臉,老師們仍會忍著心中的不捨,嚴格地告訴孩子什麼是不對的,因為快樂並不是教育的第一順位,引導孩子正向發展才是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學程的框架下,北教大桃友會這些未來的老師們考量到各個年級的先備知識不同,因此在課程方面按照年級分別教學。而在大地遊戲、科學闖關部分則是混齡團隊,讓不同年級的孩子也能有相處合作的機會。
培養孩子的習慣和秩序也是重要的教育議題,「學生為什麼會不舉手就發言?」「為什麼老師不點他回答,他就會出現一些不尊重的言語?」這些老師們認為教育應該要有原則性,不是孩子會吵就給他糖吃。要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不能只用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否則未來在團體生活中可能會遭遇到困難。雖然孩子們的習慣可能已經根深蒂固了,但透過思考習慣背後的原因並擬定解決方法,讓孩子們培養生活常規仍是這些老師們努力的方向。
(孩子們和老師一起練習小隊呼)
主題式教育
對這些老師來說,營隊是接觸教學實務很珍貴的經驗,因此他們在籌備教案的過程中絲毫不敢馬虎。擔任教學幹部的妍慧和我們分享設計課程的流程,他們首先以教材教法、教育心理學等教育課程作為基礎理論,跳脫國語、數學、英文等制式化的學科教育,再依照12年國民義務教育的核心概念──「自發、互動、共好」,並參考課綱的重點提示,再考量學生的先備知識。經過以上重重關卡,一點一滴地把自己的想像化為教學方案。
老師們採用主題式的課程設計,將生活中會遇到的情境搬到教學現場,希望孩子們能從這些假定的生活情境發現問題並想出解決方法。擔任國小一年級導師的芷瑄分享她所教授的其中一堂課程──身體自主權。她先用繪本帶入身體自主權的概念,再進行議題的延伸,讓孩子們在畫有人體的學習單上塗出自己覺得不喜歡被碰觸到的部位。從這當中她發現,班上兩個孩子有很大的差異,其中一個孩子會透過肢體碰觸(牽手、擁抱)來表達他對他人的喜愛,他在學習單上便只有將重要部位著色,而另一個孩子則不喜歡隨意的肢體接觸,他的學習單除了手之外,身體其他部位都被塗滿顏色。這樣的差異讓兩個孩子在相處的過程中產生了爭執,芷瑄便在午休時間與他們兩人對談,了解他們吵架的原因。後來在芷瑄的協調下,他們願意尊重對方的意願,也給彼此一個繼續當朋友的機會。「這會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回憶。」芷瑄用她這幾天因大聲說話而疲勞的喉嚨沙啞地說著這一段難忘的經驗。
(芷瑄老師與孩子們溝通)
「好希望老師可以留下來」
當我們提起偏鄉教育,隊長毓婷便提到她國小就讀的是現今即將廢校的偏鄉小學,每年的老師都不太一樣,因為有些老師只要有機會便轉去都市的學校任職,很少人願意待在偏鄉。「那時候總是會想:『好希望老師可以留下來。』」毓婷眨了眨眼,真切地說著。
「如果你是教育部長、局長,你要如何改變偏鄉師資流逝的問題?」或許除了津貼加給之外,鼓勵、引導教師回到故鄉進行服務會是解方之一。將自己對故鄉的認識與愛惜轉化為教育的動力,持續陪伴孩子們成長。
(孩子面對離別時感到不捨,好希望老師可以留下來)
一加一大於二──服務的傳承與交流
北教大桃友會擁有良好的傳承制度與情感連結,他們在團隊中總能獲得各式各樣的支持。不論是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是受到了挫折,都能在團隊中尋求支援與安慰。我們便在晚會會場遇到了參與北教大桃友會上一期營隊的學妹,她們正在奮力地吹氣球:「我們沒有參與這次的營隊,就只是來看看大家,然後幫忙當佈置晚會的勞工啦!哈哈!」
「我一直記得,我參加桃友梯的第一堂課是哭著走教室的。」雖然毓婷已經參加過很多次桃友會的服務營隊,面對孩子也處變不驚,但她覺得自己在每次參加的過程中還是會受到很多不同的挫折。不只是教學,領導、團體互動也是她正在學習的重要課題。毓婷除了希望在這個團隊能有更多的成長,也希望可以把學習到的東西帶回給學弟妹。在每日的活動結束後,他們會一起進行「活動企劃檢討」以及「教學回饋」,今年新增的環節則是「個案問題解決」,希望可以透過共同討論去解決孩子個別的狀況。大約是同甘共苦的經歷,才造就了北教大桃友會難以取代的歸屬感。
(老師們彼此互相幫助,共同學習)
踏出堅定的腳步
即使遭受到許多挫折與疲憊,總會有些機緣促使他們繼續前進。
台師大的學生也曾在內定國小舉辦服務營隊,當孩子們向這群北教大的老師回憶起師大的老師曾對他們說了什麼話,他們發現雖然營隊才短短五天,卻也能帶給孩子難忘的回憶與改變。老師們在感動之餘,更警惕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須成為孩子最好的模範,更要把自己學習到最好的一切事物教給這些孩子。
毓婷說:「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不是乖巧、討人喜歡的孩子,而是總是唱反調的孩子。」反骨的行為總會讓這些老師們想更進一步了解他們拒絕一切背後的原因。她們對教育的熱誠在不知不覺中揮散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孩子們也從最初的陌生靦腆到開朗而溫暖。
在彷彿迷宮的工業區裡,這群老師們就像導航一樣,帶領並陪伴著孩子們往人生的目的地,緩步而堅定地前進。
(為美好的記憶留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