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9金車曙光計畫:在雲的故鄉許下承諾-陽明大學勵青社
在雲的故鄉許下承諾
-國立陽明大學 勵青社 衛生醫療服務隊 專訪-
文/薛蓉、林冠廷、羅濬、許斯閔、吳佳恆、方瑋婕、黃怡璇
卡度(Qatu)是一個純樸、有人情味的布農族部落,距離南投埔里市區10分鐘的車程。這裡因為雲霧繚繞,所以又被稱為雲的故鄉。
調查需求,對症下藥
國立陽明大學醫服隊從2010年起固定在卡度進行服務,主要有三組,分別為醫事家訪組、社區發展暨文化工作組以及育樂營籌備組。醫事家訪組會統整前一年家訪觀察到居民的疾病,根據疾病盛行率調整家訪方針。此外,每一年也都會與當地衛生室護理師保持聯繫與合作,透過護理師的眼來看到當地居民的需要。卡度盛行率較高的疾病以高血壓、糖尿病這兩大慢性病為主,而痛風的盛行率也不低。糖尿病的醫療需求在三者中較高,因為除了按時服藥,糖尿病患者也須隨時注意併發症的發生,所以需要定期做檢查,在併發症發生時也需要給予相對應的醫療處理。
做為醫療資源資訊傳達的媒介,醫服隊將當地衛生室、巡迴車以及鄰近醫院提供的服務項目與開放時間整理成紙本,將資訊傳達給當地居民,讓有需要的居民能就近取得醫療資源。
透過服務的經驗,醫服隊發現衛教資訊對於傳達者與被傳達者的意義十分的不同。對於這些未來的醫療專業工作者來說,衛教資訊就像是一個標準的答案,遇到疾病照著這些指示做就對了;但是對於居民來說,接受衛教資訊就像上完一堂課,要一次全部記起來已經有困難了,要時時複習或親自實踐更是難上加難。因此醫服隊在傳達衛教資訊時,不僅要達到三化—系統化、口語化、生活化,將衛教資訊以簡單易懂的語言表達並貼合居民生活,更要站在居民的角度來設想這些衛教施行上的可行性,如此一來才能將居民真正需要的衛教資訊傳達給他們。
醫事家訪組組長方瑋婕提到,孩子在參與育樂營時各個活蹦亂跳,但他們在文化工作坊活動中聆聽部落長老講故事時,各個正襟危坐、不發一語,連想上廁所都會先轉過頭悄悄的告訴身後的哥哥姐姐,不敢直接起身。從中醫服團看見了部落孩子對於長輩、對於傳統文化的尊敬與敬畏之心。
瑋婕在部落也認識了一位奶奶,雖然已經70幾歲了,但是身體十分的健康,不但沒有慢性病,生活上也十分的注重健康,而且醫服團這次準備的衛教資訊奶奶也基本上都已經知道了。這種狀況讓瑋婕既開心又錯愕,開心是衛教資訊奶奶都已經知道了,但也讓瑋婕在當下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離開並且以後都不需要再來拜訪她。經過深思熟慮後,瑋婕認為其實除了醫家手冊的內容,家訪還有更多事情能夠與奶奶一起做。今年,因為奶奶家舉離活動地點很遠,她便帶了一些護唇膏DIY活動的材料到奶奶家和她一起做。這對瑋婕來說是印象深刻的記憶,也或許是家訪未來規劃的重要參考。
深入在地,鞏固連結
長期扎根讓醫服隊與卡度彼此都能保有一份熟悉感,建立起人脈,讓醫服隊在舉辦活動時能迅速找到合適的聯絡窗口,這些都有助於醫服隊暸解卡度的需求及推動的活動。然而長期合作也讓卡度對醫服隊的印象定型,認為醫服隊僅著重在長輩及兒童,但醫服隊其實希望能全面性的幫助。為了持續深入連結在地,醫服隊設計了社區親子活動、運動會、家訪等環節,從中仔細觀察居民的生活習慣。其中,醫服隊在家訪時便注意到部分居民會自主量血壓,因此他們這次特別設計了記錄本給居民,希望記錄本能同時達到紀錄及提醒測量血壓的功效。
除了自己舉辦活動之外,也會與教會在安息日、天主堂道理班等環節進行合作,因為教會部落是生活的重心之一,與教會合作不僅觸及的層面廣,宣傳的效果也很好。文化傳承工作坊則邀請部落中長者一同參與,了解、紀錄布農族的傳說、禁忌及古謠。醫服隊認為;「能辦好一次的活動,絕對不是我們埋頭苦幹能完成的,這些活動都有賴於部落一同合作,才能完成這些活動。」
結合專長,分享視野
醫服隊在營隊籌辦前便與國小主任討論學生需求,配合主任的建議,結合自身專長,將醫學等相關知識融入到育樂營中,也向孩子宣導預防、治療頭蝨及蛔蟲等衛教觀念。此外,醫服隊在育樂營中設計了醫院、機場、餐廳三種職場的遊戲。醫院是這群醫療工作者最熟悉的環境,而機場及餐廳則是隊員在討論過後認為工作較具多元性,且較常見的環境。他們除了介紹職場之外,也著重知識的宣導,例如入境的違禁品,或是不同宗教不吃的食物,亦結合機師罷工時事。希望不只是單純認識這個職業,而是更廣泛的讓孩子與其他文化、社會時事接軌。
參與過4次服務的許斯閔提到,他在和一個小朋友聊天時,得知孩子的爸爸有高血壓。那是他第一次在家訪以外的場合給予衛教,也是他第一次對年齡那麼小的孩子講這些事。斯閔因而開始思考,衛教這件事或許還能在更多不一樣的場域、以更多元的方式實踐。
仰賴著過去立下的服務基礎,醫服隊在每一次的相處中反思、檢討、改善,用心維護這一段難能可貴的關係,在雲的見證下與卡度相互陪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