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9。秋 羅東小鎮尋食記

羅東小鎮尋食記

撰文/走讀志工 陳宏成

宜蘭人常說住溪南、住溪北,這個溪是指什麼溪呢?在宜蘭有三條重要的河流:宜蘭河、冬山河、蘭陽溪,宜蘭人的溪南溪北指的就宜蘭最大溪流-蘭陽溪,在這條溪流的南北岸邊均有一座大城鎮,溪北就是宜蘭的政治文教中心宜蘭市,溪南是宜蘭的經濟大動脈羅東鎮。

台灣在日治時期設有三大林場,分別為南部阿里山林場、東部八仙山林場,北部林場設於宜蘭太平山,而羅東就在太平山山下,因為林場帶來大量人口的進入,山腳下的羅東是進入林場前的民生物資重要補給站,進而各地庶民美食也跟隨人口的遷移進駐。

羅東在日治時期設置太平山林場划木,而興起成為宜蘭的經濟重鎮,也帶來大批移民,更將大江南北特色口味引進,且轉化成羅東的特色小吃,這些小吃有哪些?又分散在哪裡?那就由在地青年來帶著我們這批挑嘴的美食客尋覓去!

車站是肩負運輸的重要工作,當外鄉客來到城鎮必是由車站門戶進出,因而車站前一定會有飄香好味道蘊藏其中,羅東車站也不例外。但對於初次造訪羅東的旅客而言,往往會被街上滿滿猴子圖騰街道裝飾吸引駐足,為何選用猴子?原來這與羅東有很大的關聯。在漢移民還未進入羅東,這裡是平埔族噶瑪蘭族的活動區域,而這個區域也住有一群更早的原民-猴子。猴子在噶瑪蘭族語發音近似「老懂」,這音連發久後就成「羅東」,當漢移民進到羅東區域後,就以噶瑪蘭族的發音稱這個區域為「羅東」,也為什麼羅東這麼多猴子的原因了。

羅東車站正前方、公正路上就開了多家遠近馳名的小吃店,早期多以攤車或為貼補家用方式營生,也沒有所謂的店名,因此食客們都會為這些好味道取店名以茲介紹,久而久之就成為這些美食的名號。這些小攤子店名都是相當通俗好記,大多以老闆的名字或特徵命名,地理位置也是一種命名方式,我們就由這條街開始尋找在地美食去了。

以往台灣各鄉鎮凡以中山、中正、中華三中命名的街道,就是當地重要的政經中心。現在來到的中正路是當年羅東及附近鄉鎮住民,從出生到老採購所需民生用品的重要街道,不僅百年老店林立,新式連鎖店也到此插旗。

提到今天的主題-「尋食記」,就不能繞過市場。地方特色美食的發展,大多從在地食材貨源集中地的市場誕生,因此來到羅東就不能不提民生、開元市場。許多特色小食往往誕生於無意之間,像是攤商思索剩餘的食材保存方式,無意中創造出的美食;又或者作為婆媽間的情報根據地,融匯了各樣精采手路菜餚。

首先我們來到民生市場。在久遠的刻板印象,傳統菜市場是髒亂潮濕的,可今天來到民生市場卻是在一座綜合大樓裡。大樓一樓就是民生市場,二樓以上有大型連鎖家居店及遊樂場。民生大樓是原來羅東第一、二市場合併改建,市場內的知名庶民美食就在一樓市場裡。

阿婆市場口紅豆冰,綿密的紅豆冰品令人百吃不厭;而羅東人的最愛-富春豬頭皮,一顆顆滷的晶亮的豬頭,連我這個不吃豬頭部位的人,看了都垂涎欲滴;宜蘭庶民美食膽肝及鴨賞,是到訪觀光客必定採購的伴手禮。

除了市場,外面的攤商同樣玲瑯滿目!提到牛舌餅,大家不約而同聯想到「這不是鹿港名產嗎?怎會是宜蘭?」,其實兩邊的牛舌餅大不相同,宜蘭的牛舌餅是香脆,吃上一塊脆酥甜在口中,會讓你愛不絕口的一塊接著一塊,購買宜蘭牛舌餅要注意的是包裝攜帶,否則帶回到家可能會變成〝餅麩〞。

另一個美味據點-廟口。有廟宇的地方,就會有香客,有香客聚集之處,自然聚集各類美食。遠近馳名的喥咕麵,名字乍聽之下令人匪夷所思,但是點破了就會心一笑,因為他只是我們一般常吃的麵食,只因為生意太好,等一碗麵都會等到睡著,故而名之。

旁邊的紅糟魷魚也是宜蘭的最愛,而在斜對面的紅豆湯圓軟嫩的紅豆加Q軟的湯圓是一絕,它全都在中山路勉民堂武廟前,勉民堂是一座縣定古蹟,原先是清朝時期的羅東堡巡檢辦公廳,後為私人私塾,因私塾供俸恩主,才成為鑾堂,演變成今日羅東武廟。

而在羅東另一大廟-媽祖廟前廣場有家專供應市場的製冰廠,也在製作冰塊之餘生產多款美味冰品,讓大家解饞消暑。而眾所周知的羅東夜市,除了全台都有的夜市連鎖店家外,還有在地口味的傳統料理,像是從小到大吃不膩的米食產品-米苔目,只是南北口味大不同有的吃甜,也吃鹹的。


    逛了一下午的美食,也說了一嘴的料理,又到了不捨的時間,這場又吃又逛的開胃之旅也要結束了,接著開始敞開肚皮大吃一頓吧!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