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20大松山千人走讀:台日文化市井生活散冊

台日文化市井生活散冊

撰文/陳宏成

        2020年10月17日天空時陰時雨讓人失去出門的慾望,然而松山工農校門口的大廳卻人聲沸騰,因為今天是基金會的大事—大松山千人走讀,集合報到與起點就設在這裡。被疫情悶壞的民眾不畏風雨,在報到時間還未開始,就已經來到松山工農等待。

        大松山千人走讀規畫了八條主題路線,每人只能選擇一條參加;而我參加的是路線三「台日文化市井生活散冊」。剛開始我對於松山和日本的關聯性感到疑惑,我在松山區生活多年,卻不知道這裡和日本有什麼關係?透過這場走讀,讓我得到了答案!

        松山的原名是錫口,而錫口的名稱是由平埔族「麻里錫口社」的社名演變而來的,後來日本人來到台灣看到景色像極故鄉松山,因此將「錫口」改名為「松山」。2013年台鐵松山站與日本JR四國松山站締結姊妹車站,這是台鐵首度「同名車站」交流。

        我參加走讀這麼多年,最常聽老師們提起的就是瑠公圳,早年先民來到大台北開闢許許多多的水圳道,後來因為都市發展,水道逐漸變成了馬路。現今的虎林街地底下僅存一條瑠公圳支流。

        過去虎林街是先民從錫口街到三張犁或興雅庄的重要道路,即使旁邊的松山路已開通,但虎林街還是往返的重要道路,當年因無法直通媽祖廟前的錫口街,還是需要過虎林街平交道,也造就虎林街上的繁華。

        虎林街的另一邊是赴台新村,是當年提供給國軍部隊及軍眷的居住場所,後來改名為富台新村。它和其他眷村一樣在七零年代改建為國宅,整個富台新村的面積比前面警察宿舍更大。

        來到虎林街一定要提及遠近馳名的虎林街黃昏市場,但它並非只有在傍晚時段。虎林街的黃昏市場能比早市出名,是因為它離松山車站近,松山地區又是南港內湖甚至汐止基隆的人下班轉車重要點,所以到了下午總是人潮絡繹不絕。

        虎林街上還有一日治時期鐵道建設的重要工程─台北機廠員工宿舍,而靠近永吉路的建築就是機廠的東宿舍。位於永吉路與松山路口的永春眼鏡行可是老字號的商店,早期除了配眼鏡外還賣文具、餅乾糖果,連郵政也有。在他對角的彭英芳米店也是百年老店,店內所使用的工具還是早期米店設備。

        早期五分埔地區大都還是以農田為主,當年為安置低收入戶,就於此建立整宅,一般的整宅或平宅的房子面積都不大,所以住家內並無廁所的設置,所以這種整宅或平宅角落都會設置公廁。冷戰時期的建築常常設有地下防空設施,在虎林街巷間的一些房子裡能窺見通往地下室的階梯,現在都用木板封閉通道了。

       土地公信仰是傳承自先民的特殊宗教文化,我們現在來到五分埔的信仰中心—五分埔福德宮。五分埔福德宮原本只是一座在基隆河支流畔小小的土地公廟,五分埔商家每逢農曆初二、十六都會捐款給福德宮,於是這裡就從當年簡陋的安敦祠慢慢擴建成今日莊嚴的福德宮。

        成衣批發市場是五分埔的必去景點之一,五分埔成衣批發市場帶動台灣成衣市場的蓬勃發展,國民政府退守台灣時,江浙一帶的紡織業跟隨過來,也啟動台灣的紡織盛世。

        成衣市場旁的五分埔公園進安宮,並不是在地老廟,但祂的發展史跟五分埔成衣市場息息相關,「車架衫」時代所有女工大都來自彰化、雲林。搬遷來台北討生活同時,也將家鄉神一同帶來五分埔。進安宮的主神是來自雲林馬鳴山鎮安宮的五年千歲。

       來到幸福車站—松山車站,為什麼會松山車站不在松山區?當年松山將部分區域劃分為信義區時,主要以鐵路為界,後來鐵路地下化後,界線區便出現難題。

        早期松山有小蘇州的雅稱,繁華熱鬧也不輸台北第一街─艋舺番薯市、大稻埕的千秋街。感謝金車文教基金將大松山的人文歷史濃縮成八條路線,帶領大眾重新憶起這段舊時光,尋找在地人文故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