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21跨文化走讀:中和 ‧ 緬甸小食光
中和 ‧ 緬甸小食光
撰文/ 走讀志工 鄭如珍
2020年的疫情,影響了全球人口的生活形態與旅遊方式,各國的鎖國政策,限制人們出國的機會。金車跨文化走讀,彌補台灣人的心靈空虛,帶領大家體驗在台的跨國文化,形成偽出國的旅遊,讓我們同時擁有緬甸文化體認與歡樂的美食饗宴。
2021年3月13日的中和緬甸小食光,從緬甸移民台灣的楊萬利老師,敘述著自身經驗,由緬甸的華僑花費了10年的光陰,全家在台團聚。多數的緬甸華僑一路從大陸輾轉到緬甸,又因緬甸的排華政策,迫使他們再度思考,該在何處尋求落地之處。
整個辛酸的過程絕非外人可以體會,但楊老師的個人經歷,讓我們了解緬甸華人在緬甸的地位,與遭受不平等的對待,移民台灣。在德州儀器缺工的狀況,與緬甸華人具備英文能力,符合外商公司的需求,雙方不謀而合,群聚於中和,發展為緬甸街,也是政府大力推展南洋觀光美食街。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大陸雲南接壤,西北毗鄰孟加拉及印度,東南接寮國與泰國,西南面臨印度洋。人口由135個民族組成,緬族占68%,主要居住在伊洛瓦底江流域,使用緬語,主要從事農業耕種,種植水稻、棉花、花生、豆類、芝麻等作物,形成緬族文化。
在宗教方面,緬甸85%以上人口虔信佛教,屬於南傳佛教或上座部佛教,不喜歡被稱為小乘佛教,有貶低之意。緬甸男性一生至少出家一次至無限次,並可隨時還俗。緬甸僧侶葷素不拘並過午不食,擁有崇高的地位,同時也是智者象徵並常見緬甸人膜拜僧侶。在我們的印象中,佛教拜的是神而非人,而緬甸對僧侶的膜拜實質是跪拜袈裟。
華人在緬甸,原來掌握經濟大權,歷經政變,店鋪經營權轉為國有,就是所謂的收鋪子,再經過大票本,改變票種,每戶僅能換取500-5000元的緬甸新貨幣,大力削弱華人的財富。面對生活環境的巨變,緬甸華人開始思考未來的居住地,1962年台灣提供華僑申請唸書入籍政策並提供交通經費補助。
受經濟與教育因素來台的緬甸華人,居住在新北市華新街,不同於泰緬孤軍。在華新街的華人開起緬南、緬北 茶葉飲食商店,也成為新北市的特色區域。每年4月舉辦潑水節活動,因為他們相信水是潔淨,4月份的潑水節帶來幸福。10底11月點燈節,象徵佛祖回人間。
這次走讀,了解緬甸文化與緬甸街由來,並體驗緬甸香木粉、特色小吃與飲品實作。學員可自由嘗試使用黃香楝樹,磨其樹皮成黃色粉狀,將粉末塗抹在皮膚上,感受特別的香氣。緬甸人每日使用它,可防曬、美白、控油、驅蚊保養品,且不須特別卸妝,只需清水清洗,方便又廉價。
美食部分以涼拌茶葉與緬甸奶茶2種教學。涼拌茶葉,在緬甸茶葉不只用來喝,也用來吃的。涼拌茶葉是緬甸的國民美食。食材包含高麗菜、洋蔥、番茄、醃製茶葉、什錦豆等食材,攪拌一起,製成涼拌,口味清新帶點茶葉的苦澀。緬甸街的奶茶風味不同於印度奶茶,去除印度奶茶的香料,和香港奶茶較為相近,茶味偏重,還有一股茶的甘苦味,加上奶水與煉乳的奶茶,熱熱的喝了可以解除油膩。
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走讀,融合緬甸華人的辛酸歷史與文化,還有緬甸特色美食的製作,夾雜了苦與甜的滋味。相信你從未體驗過,在台灣本地有個這麼有特色的地方。在工作忙碌、壓力大的職場生涯,來一場知性與美食的輕旅行,我喜歡,相信也值得你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