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金車引領千人走讀大松山在地歷史街區

金車引領千人走讀大松山在地歷史街區

 金車文教基金會致力於推動在地文化理解以培養「國際素養」,自2017年起開始辦理「千人走讀」活動。四年來,我們走過溫羅汀、大稻埕、臺北府城,2020年10月17日(六)持續帶領千位民眾、東南亞移工、癌症病友和視障朋友走出戶外,一起走讀松山在地歷史街區、認識信義日治時期煤礦坑。

  1920年臺北市成立,1938年轄屬範圍才擴大至今松山一帶,而信義區原為松山區的一部份,但後因松山區人口及轄區過大,於1980年將部分區域劃分為信義計畫區,是臺北市最年輕的行政區。以至於信義區內道路常有「松」字開頭,也出現松山文創園區、松山工農、松山火車站都不在松山區等現象。

  大松山千人走讀以松山區及信義區為範圍,規劃八條主題路線:建築文創、廟宇經典、商圈風華、四獸山下、眷村文化、在地人文、城市美學、自然生態,由31位在地引路人帶領大眾聆聽隱藏在松山、信義區的城市故事,期望透過走讀方式,讓大眾對在地文化有更深入理解、提升自我認同。

 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表示,在臺北設市百年這個深具歷史意義的重要月份裡,我們特別規劃大松山千人走讀活動,帶領民眾重溫松山區和信義區舊時歲月,期待藉由在地講師的專業導覽解說,顛覆大眾過往既定印象,用全新視野深入認識臺北市的文化資產、街區巷弄及城市聚落,積累文化養分並朝向下個百年邁進。

  如同人的成長與形塑般,每個地方發展都得有環境條件與人們努力,才成為今日樣貌。台灣傳統建築講師鄭勝吉表示,信義計畫區走過清代水路縱橫的農墾、日治時代軍事設施和戰後兵工廠時期,才有如今繁華一面。蓊鬱山區的豐富生態是很多人休閒首選,卻少有人知道這裡過去有煤礦開採、運煤鐵道,曾造就繁盛一時。

  任職於輔仁大學文學院華語教學志工隊的謝珮瑩老師,不斷尋找機會讓移工可以在課堂外的真實情境學習。她表示,非常感謝金車文教基金會自開辦千人走讀以來,一直給予移工參與機會,讓移工朋友親身體驗台灣文化和風俗民情,感受不同文化和族群間的殊異。對於移工而言,離開平日工作環境或宿舍,進入到真實社會中,需要克服語言和心理困難,期許學員們在面對漠視或歧視眼光時,能夠學習嘗試互相體諒,瞭解和尊重差異之存在,也不忘肯定自己的努力和重要性。

  已經來台六年的越南移工參加者阮氏賢表示,自己對台灣文化還不是很理解,前年曾參加過大稻埕千人走讀,開始對在地人文故事產生興趣,今天依舊很期待這次活動,希望能對臺灣人和當地文化有更深入瞭解。

    金車文教基金會長期投入推動在地文化,除千人走讀活動外,於每年春秋兩季皆會舉辦走讀活動,帶領民眾運用五感體驗—視、嗅、味、聽、觸覺,親身感受在地人文,邊走邊讀紀錄在地生活,用心感受人與土地的溫度。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