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六成四青少年一周閱讀不到一小時

六成四青少年一周閱讀不到一小時

為何政府與民間多年推行閱讀教育,還是很難感受到青少年喜歡閱讀呢?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最新青少年閱讀調查顯示,臺灣青少年課外閱讀時間明顯偏少,六成多的青少年課外閱讀時間不到一小時(64.3%),超過二小時者不到二成(17.2%)。然而,五成多的青少年卻自認為課外閱讀時間足夠。

超過半數的青少年去年不曾花錢買課外讀物(53%),只有 5.6%青少年每年花 1,000 元以上購買課外讀物;近六成的青少年很少課後閱讀的習慣(57.8%)。臺灣青少年如何取得課外讀物呢?根據本會調查,青少年取得課外讀物來源,最主要到公共圖書館借(56.9%)、其次是到學校圖書館借(55.2%)、跟親友同學借(47.4%)。連續兩年調查,六成多的青少年是在國小養成閱讀習慣(2017年62.6%、2018年62.4%)。

閱讀需要家長以身作則,不到3成家長愛閱讀。青少年認為全家最愛閱讀的是”自己”27.9%,其次是兄弟姐妹19.2%,再來是媽媽17.6%及爸爸12.0%,更有19.1%青少年認為家中沒有人愛閱讀。

青少年課外讀物資訊來源,主要是網路(71.9%),其次是親人朋友(50.2%)及電視(47.6%);而教師僅占(24.5%)。相較本會近年研究2017 年青少年閱讀資訊來源從網路獲得(55.0%)、2018 年(71.9%),增加 16.9%。

而青少年最常閱讀文學(57.2%),其次是奇幻傳說(49.7%)。其中女生(71.5%)比男生(41.8%)更喜愛閱讀文學(小說、散文、詩);而男生(28.2%)比女生(9.2%)更喜愛閱讀自然科學相關書籍。

近六成青少年表示閱讀可以打發時間(57.2%)與紓解壓力(42.3%)。什麼因素減少青少年閱讀時間?根據本會調查,超過六成青少年認為學業考試(66.6%)及功課很多(64.0%)是課外閱讀時間減少的主要原因。而青少年年齡越大,越覺得學業考試的壓力越大,高中(77.6%)、國中(65.4%)、國小(56.3%)。

學校鼓勵孩子培養課後閱讀,青少年表示能靈活運用書本上的知識,青少年的閱讀能力不錯且認為閱讀有助於運用到學業、生活經驗、驗證內容並思考與批判等。根據調查顯示,能完全將閱讀內容和生活經驗結合(24.9%)、完全運用在學業上(23.6%)、會經常驗證閱讀內容正確性(24.4%)、可完全用自己的話表達所讀過的內容(37.1%)、會經常對閱讀內容加以思考與批判(35.5%)。

    靜心中小學九年級林文芸同學表示,爸媽都很喜歡看書,平常家裡就擺很多書籍,學校也用積點獎勵的方式讓同學愛上閱讀。閱讀已成為興趣,也因為閱讀讓自己的口才跟文筆變好。林文芸表示看到敘利亞難民及許多社會事件會用投稿等方式聲援,表達自己的看法。

靜心中小學八年級林彥宇同學表示,自己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就和姐姐一起推廣閱讀,一開始是因為班上同學因家裡在夜市擺攤沒辦法看書,彥宇和文芸買100本書籍走遍全台夜市贈予顧攤的小朋友,希望他們不因父母擺攤而沒辦法閱讀。今年開始仿效國外名人簽書活動,邀請許多名人簽書舉辦書籍漂書,希望藉由名人帶動更多人喜愛閱讀,最遠有將書籍放至澎湖的漂書站。最後有製作愛心紅豆伯鄒樹的繪本,印製500本送至南投偏鄉學校師生,希望藉由鄒樹先生的愛心故事,讓更多人喜愛閱讀幫助他人。​

兒童文學學會蔡淑媖秘書長表示,雖然大多數的孩子在學校都有機會接觸課外讀物,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因此而養成了閱讀習慣,有時候因為家庭支持系統不夠,譬如說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或是沒有提供孩子自行購買讀物的權利,或是沒有積極鼓勵孩子不斷閱讀課外讀物,如果我們同意閱讀是很棒的一件事情,而且他應該像吃飯睡覺一樣融入生活中,那就要給他足夠的支持系統。希望家長能夠多多關注孩子的課外閱讀情形,陪伴孩子多去圖書館借書或是去逛書店或在家裡有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把閱讀這件事情融入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長也要看書,展現積極的學習態度, 當孩子的楷模。

金車文教基金會自106年舉辦「為愛閱讀」活動,規劃200萬經費,補助大學生寒暑假期間至臺灣偏鄉學校,舉辦以閱讀為主題之營隊教育,今年有59組團隊陪伴全臺7,996位國中、小學童一起共讀,一方面運用自己所長陪伴閱讀,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服務學習,青少年更有成就感,讓閱讀成為生命中美好且愉悅的經驗,進而更愛閱讀。

  本份調查於2018年3月至4月初發送問卷,針對北中南東國小五六年級至高中二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分佈12縣市,來自38所學校,2,542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4.7%,在信心水準97%下,有正負3%以下的抽樣誤差。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