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青少年美感生活》8成2以社群平台展現美感

7成5青少年無法說出台灣藝術家

8成2以社群平台展現美感

  網美世代來臨,青少年的生活與美更靠近了嗎?為了解學生美感生活現況,金車文教基金會特別針對國中、高中及大學生調查其美感生活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台灣青少年對於美感教育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其中高達7成5青少年無法列出台灣具美感或藝術家的姓名及專長。

  美感教育不應是遙不可及的藝術殿堂,而是日常生活的實踐。根據本會調查,七成多青少年認為多參加藝文活動有助提升美感(71.1%),但卻有近七成(69.6%)青少年表示沒有時間是影響其參與美感生活的主因,其次是費用太高(51.7%)、活動太遠(41.1%)與沒人陪伴(39.1%)。

  青少年最常接觸的美感活動,第一名是美食品嚐(56.2%),最好吃的料理第一名是家裡附近(64.6%),網紅推薦名店(26.9%),甚至米其林推薦指南(14.2%)皆距離青少年日常生活較遙遠。其次才是戲劇電影(41.6%)、大自然美景(26.6%),而青少年最常接觸的美學活動也多為自己心中最喜歡。

  隨著社群網絡蓬勃發展,對於美的展現方式早已跳脫傳統,青少年多期許自己未來是有生活品味的人(74.6%),而網路媒體則成為青少年主要培養與展現美感的管道,有8成2青少年透過臉書/IG打卡展現美感生活,其他培養美感來源的管道,依序為電視電影(42.2%)、家庭環境(41.6%)、學校(33.0%)。

  而青少年眼中的美感生活,要具備甚麼元素?首推要有個人風格(58.8%),穿著時尚與追求品牌都不是青少年認為美感生活應具備的重要項目,其次是生活放慢悠閒(50.1%)、培養內在氣質(41.5%),且年紀越大重視外在美比例越低,追求穿著時尚品牌的比例依序為國中 (21.2%)、高中(11.2%)、大學(10.0%)。

  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表示,在他人面前保持第一印象,亦是一種美感教育的表現,然而卻令人擔心是否會因此窄化或誤解美感教育。美感教育是希望學習者能覺察美、探索美、感受美、認識美及實踐美,除了提供藝術課程學習、場館展覽以及競賽舞臺外,如何開啟青少年對於美感的覺察與認知,期待透過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引燃青少年對文化的重視,培育具創造力與實踐力的青少年,讓人人都可以成為生活美學家。

  如何提升學生的美感能力?輔仁大學張麗華老師表示,設計美感教育課程的重要精隨在於將美感融入生活中,讓學生藉由五感體驗開始覺察,教育不僅是創意與美感的實作,更要讓學生能鑑賞與發表,給學生舞台展現機會與建立自信。透過開設社群群組,課後問問題,讓學生回饋所學所思,才能產生內化,進而建立美感素養。

  畢業於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的蔡沛芸表示,美感會讓人心情愉悅,心理可以影響身體,開放式創意發想引導,讓她藉由體會自身五覺與他人,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美。同樣畢業於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的吳享諺則表示,美感原本距離自己很遙遠,直到遇到張麗華老師後,才了解美感不是絕對,粗曠也能與細膩並存,欣賞美是自我探索與肯定的開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何秭萱同學認為,美沒有標準答案,自己看得喜歡的東西就是美,每天都有新的藝術形式出現,不斷挑戰普羅大眾的美感,但只要有人懂得欣賞便是一種美的呈現。而平時她常藉由觀賞舞台劇來提升自我美學素養,演員間碰撞出的表演藝術與多元議題探討,都能刺激她對每項藝術形式的美感體驗。談及美感教育,她則表示,美感體驗要從小培養,並給予孩子正向回饋,才不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讓美可以有更多可能。

  此項調查於1月間調查全台10縣市30所學校,共回收2,845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8.9%,在信心水準97%下,有正負3%以下的抽樣誤差,施測後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