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青少年環境》連續四年!九成青少年仍不知臺灣能源大量進口

連續四年!九成青少年仍不知臺灣能源大量進口

 

  疫情迫使人類及經濟活動停擺,大城市的碳排量及空汙率顯著降低,讓環境生態暫時得以喘息,也連帶喚起不少省思。能源教育是建立正確節能減碳觀念的知識基礎,但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連續四年調查顯示,仍有高達九成青少年不知臺灣能源大量依賴進口(89.3%)讓人不禁擔憂隨著疫情結束,節能減碳是否會淪為口號政策。


 

  全球暖化造成自然生態反撲,極端氣候災害頻傳,近九成青少年會害怕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威脅(89.1%),最擔憂的氣候傷害分別是海平面上升(46.1%)、糧食短缺(40.6%)及高傳染病(40.3%)。面對刻不容緩的環境議題,青少年主要仰賴老師講授(57.6%)、媒體新聞 (43.8%)、網路資訊(43.3%)獲得正確的節能減碳知識及觀念。


 

  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青少年最常執行的節能行動分別是隨手關燈(57.7%)和多走路(41.8%);減碳行動則以珍惜食物(40.5%)及垃圾分類(27.6%)較容易落實。青少年難以時刻執行節能減碳主要因為沒有養成習慣(52.7%)、總是忘記(51.4%)以及不知從何做起(29.9%),而且年紀越大越沒有節能減碳習慣,國小(45.3%)、國中(53.0%)、高中職(62.5%)。


 

  餐廳限塑政策上路期滿一年,政府積極推動餐飲無塑政策,近四成青少年會隨時自備環保餐具(38.7%),但僅有兩成會隨時自備吸管(20.3%)。而青少年隨著年紀增長,環保行動力卻越低落,國小(28.9%)、國中(34.4%)、高中職(43.8%)不會自備環保餐具。


 

  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表示,108課綱將環境教育列為四大重要議題之一,本會藉由推行減碳大作戰活動,鼓勵孩子透過簡單日常行動,將永續發展理念深植心中,並期待青少年養成正確良好的生活習慣,強化氣候變遷知識基礎,能關心環境議題並採取實際行動,一同建構永續生態環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王順美副教授認為,學生可能知道很多環保行為或技能,但大部分為抽象概念,所以真正遇到要落實的情境卻「不知道要如何做」,教育過程應該要給學生更多練習機會,可以藉由叮嚀小貼紙或旁人叮嚀建立慣性,減輕平時需花費的心力,來幫助我們在生活行為更容易時刻落實環保行動。

  景新國小林鴻泰老師帶著學生參與金車舉辦的「減碳大作戰」活動,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他說:「中年級經驗學習是最重要的,讓孩子從小先累積成功經驗,到高年級探討氣候變遷等艱深議題時,孩子較容易結合過去生活及成功經驗,產生感同身受的情懷,未來能更投入於進行環保行動或推廣相關議題。」

 


 此項調查於三月份進行問卷發放,針對全台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校進行調查,總共回收網路問卷8,153份、紙本問卷2,426份,有效問卷共計10,579份,在信心水準97%下,有正負3%以下的抽樣誤差,施測後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發佈單位: 
金車文教基金會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