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看見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世界公民教育(上)

 

  樂施會長期推動世界公民教育,藉由故事、遊戲、戲劇等方式讓孩子了解貧窮、社會不公義等全球問題。世界公民教育資深推動者李嘉敏,以「互動教育世界公民」為題,透過樂施會的經驗、實際與觀眾互動教學,讓夥伴以各種角度看見自己和世界的關聯。

口述:李嘉敏 撰文:盤惟心

樂施會:每個人生而平等

  樂施會有個簡單卻很難實踐的信念:每個人生而平等,並享有這五個基本權利:永續生計的權利、基本社會服務的權利、保障生命安全的權利、意見獲得重視的權利、被平等對待的權利。

  如果人生活在基本權利得不到滿足的狀態,人很難想像明天要做什麼,一年後要做什麼,更別想過未來。基本權利讓人有選擇、有發想機會,如果有人失去他應有的權利,我們有責任讓他重新獲取這個權利。「這不是做愛心事業,而是堅信人生而擁有。這是我們的信念。」

  無法獲得五項基本權利的人們,往往是因為貧窮。談貧窮好像很簡單,但貧窮背後的成因很複雜,它包含土地資源、種族歧視、氣候變遷、天災疾病等議題。要關心、解決貧窮,必須要從「製造貧窮的根源」改善,觀察這個群體為什麼落入貧窮的狀態,為什麼得不到基本權利的滿足。

  貧窮源於不公平,因為政策的不公平、主流社會的歧視或忘記關心某個族群的權利。有些人應該跟我們一樣獲得權利,卻得不到保障。李嘉敏認為貧窮是表面的結果,真正需要處理的是根源──社會的不公正,而解決問題不只有NGO和政府,每個人都應該盡一份力,讓世界再也沒有貧窮及不公平,但這不是一蹴可幾的事。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站在第一線接觸年輕的孩子,激發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會只有一個人苦惱。

看見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世界公民教育

  樂施會的四個工作範疇分別為社區發展、人道救援、政策倡議及世界公民教育,李嘉敏主要投身於世界公民教育。「我對我工作的理解就是會想一些奇怪的點子或活動,或者讓你覺得神秘或奇怪的體驗,讓你發現你跟世界的關係。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對樂施會世界公民教育的演繹。」

  世界公民教育讓人看到自身跟世界有關聯,那實際上到底是什麼呢?

  李嘉敏在演講中進行互動小遊戲「開天眼」──直視一件尋常且普通的物件,但並非單純觀看外觀,而是嘗試輪流戴上不同的眼鏡──大自然眼鏡、原產地眼鏡、生產者眼鏡、五十年後的眼鏡,換另一個角度觀看尋常的事物,並說出自己的發現與感覺。

  平常我們不會戴上這四個眼鏡,這是為什麼?有可能是因為不喜歡,也可能是不知道、沒想過,或是怕麻煩、跟自己無關。「這個開天眼的過程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世界公民教育,看到這個世界是跟他有關的。」李嘉敏說道。樂施會認為的世界公民教育,簡單來說就是:看見自己和世界的關係,想要做一些事情,然後實踐。中間的過程包含知識、價值觀、信念意願、基礎能力層面,讓學生以後面對極大的世界議題,也不會覺得無力。

  要讓學生發現這個世界跟自己有關,並不是老師在課堂上苦口婆心地跟學生宣導就好。世界上有無數的議題,環保也好、剝削也好,不少人因為忙碌或覺得無關而不願了解。如何讓更多人思考世界跟自身的關係,這之間的過程並沒有絕對答案,因為每一個人與世界的關係可能都不一樣,但當他找到他的關係,就是他行動的起點。

  許多人認為世界公民教育就是說明現在的國際狀況,這個說法並非不對,卻非全面。「一個人的作為與不作為,有時候跟他知道多少沒有必然的關係。」李嘉敏認為,世界公民教育應提及議題背後的結構性因素,談不同地區不同人們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學習的過程是參與式、賦權的,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連結。世界公民教育不是跟自己無關的,不是把問題歸咎於個人的可憐,也不是只有一個絕對答案。雖然這樣的教育速度雖慢,卻也能讓孩子對議題、世界、行動有更長遠的支持。

共好:看見自己也看見別人

  為什麼樂施會致力消除貧窮或背後不公平的部分呢?

  「記得以前在香港唸書,貧窮議題被放在地理課綱,老師上課就根據統計說明,世界上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吃不飽。但當時作為學生的我只是覺得:原來狀況比自己想像還好嘛,還有九個人吃得飽。」李嘉敏坦承,這是比較過去的思維,現在的教育則是思考:為什麼我們有足夠的資源可以讓十個人都過得很好,卻有一個人會吃不飽?

  過去十幾年,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已經減少五成,狀況雖然看似減緩,然而非洲及亞洲地區的貧窮比例居高不下,貧窮人口依然存在。十分之一吃不飽的人,不是只有今天挨餓,而是每天都在挨餓,生活在極端貧困中,收入跟支出皆不超過兩美元。這不單單代表飢餓,而是沒有就醫的錢、沒有安全的居所、沒有清潔的飲用水、沒有通訊設備,連基本權利都無法擁有。這些人並不是混吃等死,而是很努力地過生活,但現況卻一直都是如此。脫離極端貧窮的人們也並非日子一帆風順,他們成為弱勢就業人口,雖然有工作,但低工資長工時,工作環境不安全穩定,既缺乏社會保障及發聲機會,也無法長遠地改善生活,依舊處於相對貧窮的狀態。

  貧富差距的問題也存在已久。根據統計,全球財富排名前八名的富豪,其財富總額相當於全球最窮的三十六億人所擁有的資產總額。我們早已發現,資本主義的系統並不是設計給所有人,而是圖利既得利益者,讓他們在這個系統獲得更多的資源。除了貧富差距,氣候變遷的議題也不容忽視。目前全球最富有10%人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50%,而最貧困35億人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佔全球10%。然而,高碳生活的國家往往不受氣候變遷的影響,低碳的人口卻深受影響。「我們不能只讓那些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人獨自面對,那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氣候變遷背後不只是環保的問題,還包括社會公平的問題。」

  「當我們看見世界與我們的關聯,議題與我們關聯,我們才會發現並試著想辦法讓所有人都能溫飽、獲得基本的權利。」李嘉敏強調,解決貧窮議題並不是「做善事」,而是基於「共好」的概念──讓所有人都吃得飽,看到自身與他人的連結,進一步有所行動。那正是世界公民教育希望達成的目標。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