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9。春 漁光廟藝南風澳

漁光廟藝南風澳

撰文志工/周華

  媽祖廟在台灣全地超過千座,南方澳一隅便有兩座位列十大媽祖廟,相當特別。今日走讀便隨著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廖大慶一探究竟。站在遊客中心挑高的廊蔭下,廖老師先介紹南方澳的地理位置,南方澳位於宜蘭縣蘇澳鎮南方,包含6個里,1923年日本人在此地建造第一座現代化漁港,成為台灣漁業的起點,目前是全台三大漁港之一。

 進入進安宮前,恰巧遇到陣頭,鑼鼓喧天,好不熱鬧。文武神轎及眾神踏著各自的步伐前進,廖老師便開始細數兩廟故事。南天宮與進安宮的淵源很深,彼此較勁不斷,目前幾乎是南方澳繁華最重要的支撐。民國64年北方澳籌建軍港,居民千餘人攜帶媽祖神像遷居南方澳,人口密度驟增,在擲筊後媽祖廟決定留在北方澳,如今成為唯一由海軍供奉的媽祖廟。

 日人治台之初,禁止本土宗教,只將日本的觀世音引入。日人一生必要巡拜西國三十三寺,將廟公簽字的奉納金供奉於家中。光復後,日人被遣返,台灣人為了生活「上山墾殖,下海捕魚」,使得當時幾乎已成空港的南方澳再次吸引許多人前來定居,廖老師的父親也是當時移民之一。

 解嚴之前,南方澳就是兩岸私貨往來重地。民國76年,來自湄州的五尊媽祖神像被查獲,民間要求政府取消沒收獲准。當時全宜蘭媽祖廟皆來爭取媽祖神像,經過擲筊後歸於南天宮。全台信眾皆來膜拜,戶為之穿,門板被繚繞香煙燻黑,甚至看不到門神畫像。3年後媽祖第一次直航回湄洲娘家,當時離文革破四舊不久,湄州本廟破敗,台灣信眾紛紛認領重修,深受當地民眾歡迎。

 進安宮供奉之開基媽祖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於19世紀隨船來到北方澳,民國63年隨居民遷居南方澳,建廟之前曾暫居民宅10年。民國72年填土建新廟,3天即籌足1800萬基金。進安宮曾在爭取五尊媽祖神像一事上失了準頭,民國78年從湄洲迎回的媽祖父母神像就安置於聞名的珊瑚媽祖旁。離開進安宮,路的左邊是市場,而右邊的The New Days旅館曾是此地最大的戲院(註),沒有電視,不供早餐,間接引導旅客在地消費。

註:參考《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

  接著我們進入南天宮。民國35年,漁民遭遇天候困境,因呼求媽祖得以平安而歸,因此開始籌議建廟。民國45年落成,除了奉祀五尊湄洲媽祖外,從後殿拾級而上,便可看見由5300兩金鎖鑄造而成,聞名的金媽祖神像。民國84年安座當年,賽錢箱高達5千萬;玉媽祖神像由產於加拿大的墨玉所雕造,重達14.6噸。粉面、黑面及金面媽祖三種面貌,職責皆不同,粉面媽祖適合平日拜,黑面媽祖適合急難時拜,金面媽祖是指她28歲昇天之後。廖老師提醒大家繞神像一週,找到媽祖微笑的角度開始祈求,更別忘了拿桌上的平安糖,湊成金玉滿堂好口采。媽祖神像還有軟尊、硬尊之別,「大媽坐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五媽五媽會」的說法,也十分有趣。

 在建築部分,五門代表主神屬帝后級神祇,殿前的獨角神獸獬豸(ㄒㄧㄝˋ ㄓˋ),可以辨是非,麒麟可以辨忠奸,回首代表莫忘來時路,牆上釋喻富貴平安、祈求吉慶的圖案...都有教化意義。龍柱上龍頭的位置與《周易.乾卦》連結,「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門前香爐稱作眾仙爐,也有許多考究,提到所謂「拿香跟拜」,廖老師特別說,供桌如同分數中間那一橫,當桌下所求多於桌上所供,就如同分母大而分子小,靈驗機會小;若無所求,分母近乎零,數值就會趨近於無限大,這就是靈驗的秘訣,香的品質也要注重。

 站在高處俯望華美的廟頂,正前方是筆架山,其背後就是太平洋。曾經有三位出生於南方澳的部長同時在朝,被譽為風水寶地。其實在鯖魚故鄉長大的孩子飽嚐DHA,聰明才智勝出是必然吧!

  最後一站來到三剛鐵工廠,門口坐著91歲的黃春生,他有珊瑚之父美譽。廖老師父親在光復後來到南方澳學藝,民國51年與朋友共三人創辦鐵工廠,15年前因大環境變動而歇業,廖老師緬懷當年創業艱辛,傳承為文物館。一樓置放了許多舊機具來見證一個時代,二樓是文史工作室,除了書冊盈櫃外,書法也是老師所長。我們直接登上頂樓,腳下便是港口,有獎徵答反應熱烈,老師稱許連連,歡迎大家再來。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