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青少年國際觀》疫情影響 六成青少年最關注國際醫療衞生

疫情影響 六成青少年最關注國際醫療衞生

 

  全球化時代來臨,國際議題牽一髮動全身,無人可以置身事外!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發燒蔓延,青少年開始對國際事務有感,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調查顯示,有高達6成青少年認為最需要關注的國際議題是醫療衛生(61.1%),比例更較去年提升四成(40.5%),由此可見青少年開始主動關注國際公共事務議題。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威脅,各國皆採取不同防疫措施,此次國內亮眼的防疫表現全球有目共睹,而除了臺灣之外,4成青少年覺得沒有國家防疫做得好(42.2%)。


 

在是否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聲浪中,4成青少年認為臺灣若能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有助於提高國際能見度(41.3%)、貢獻醫療技術(38.5%)及交換國際衛生健康資訊(38.0%)。


 

  掌握世界脈動是培養國際觀的重要關鍵,青少年想瞭解國際事務是因認為其屬於生活常識(53.5%),其他動機則有趨勢所需(44.4%)及出國需要(44.3%)


但青少年在培養國際觀時,卻經常會面臨語文閱讀能力不足(59.5%)、國際文化理解缺乏(47.1%)及沒錢出國(34.3%)等阻礙。


 

  科技發展模糊了國家界線,移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此次調查發現,青少年最想移民的國家是日本(51.6%)、美國(38.6%)和韓國(26.0%)。全球化使各國交流往來密切,在青少年心目中對台灣最友善的國家同樣以日本居首(62.6%),其次為美國(41.3%)、韓國(16.9%)。


 

  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表示,國際素養建立在日常累積,語文和媒體識讀都是入門工具,出國體驗是最快理解的方式,但經過此次疫情,青少年雖然短期降低出國意願,卻提高國際資訊閲讀及評論,對於培育新世代視野也是一大助益。而加入國際組織更是台灣亟需努力的方向,除了建立國際友誼增加能見度,培育具世界公民胸懷及全球移動力的新世代人才,也有助於打造臺灣亮點,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今年青少年自評國際觀分數及格分數比例下降3.7分,華江高中張庭堃老師認為,可能受疫情影響,其他國際事務議題能見度不高,加上出國受限國際教育旅行無法成行,導致青少年自評國際觀分數下降。針對如何培養國際觀,張老師建議,可以多運用時事新聞的補充教材與地理、公民等課程結合,並搭配舉辦表演、辯論等多元有趣的分組活動,提高學生對國際事務興趣,讓同學更願意融入其中。


 

  華江高中文華暄同學很喜歡了解其他國家發展,平時會藉由上網搜尋國際新聞、查相關影片或上網結交外國朋友增進國際觀,偶爾也會和同學談論新聞報導的國際時事,但文華暄同學謙虛表示,自己了解的資訊可能較片面或侷限於自身相關,所以覺得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希望可以多關注國際事務成為更具備國際觀的人。

  華江高中許芳甄同學覺得具備國際觀可以訓練思考能力,以更開闊的角度去審視國際事務,她會閱讀多方國家對相同事件的報導,了解不同立場的解讀觀點,避免自己運用固定價值觀做出評斷。許芳甄同學分享,她除了透過課堂或YouTube關注國際議題,也曾藉由參加短期遊學活動體驗不同國家的風土民情。


 

   此項調查於四月底進行問卷施測,針對全臺灣的國小、國中、高中青少年進行調查,總共回收網路問卷4, 201份、紙本1,817份,共計有效問卷6,018份,在信心水準97%下,有正負3%以下的抽樣誤差,施測後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發佈單位: 
金車文教基金會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