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第十二屆佳作團隊|花蓮縣宜昌國小-洄游五月花-洄游花蓮~定置漁場的海洋永續行動

團隊資訊

學校名稱: 
花蓮縣宜昌國小
團隊名稱/班級: 
洄游五月花
指導老師/家長: 
林嘉琦、林子暉、張辰榮

行動資訊

主題名稱: 
洄游花蓮~定置漁場的海洋永續行動
執行日期: 
2021/09/012022/11/30
所屬專案: 
2022第十二屆 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

行動內容

S 看見世界: 

臺灣四面環海,我們曾經看過一篇報導,臺灣人非常喜歡吃海鮮,但卻對海鮮怎麼來的沒有非常了解,大部分的臺灣人並不知道吃下肚的海鮮是如何捕捉而來?更不用說,這些海產的捕捉方式也跟整個海洋的生態系平衡有非常大的關係!

三年級時,老師帶我們到花蓮港上漁具漁法課,我們認識了不同的捕魚方式,像是目前被廣大運用的流刺網,因為成本低又輕巧的特性而被廣泛使用,然而卻因為大小魚通抓,使得海洋生態產生極大損害。除此之外,老師也帶我們參加推廣定置漁法的「洄遊吧」進行食魚教育課程,在那邊我們首度接觸了定置漁法這種友善的捕撈方式,原來,友善捕撈的新鮮漁獲,品嚐起來的味道如此的幸福!這些經驗都成為了埋下我們後續行動的重要種子。

T 發想: 

過去幾年,學長姐們曾探索過幾個跟漁具漁法相關的議題,例如:探討花東沿海一帶鏢魚業即將消失的原因,竟意外發現因破壞性漁法肆虐,鏢漁船捕撈目標魚種(旗魚)快速消失,所以導致這種傳統具高度友善性的漁法難以生存,也因此產生後繼無人的窘境。後續,另一組學長姐則針對爭議性很大的魩鱙漁業進行探討,有人說吻仔魚高鈣具高度營養性,應該多加食用,但卻有人說吻仔魚是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人類大量捕撈吃了牠們,也會造成海洋生態失衡問題。

有了學長姐們過往的行動基礎,我們對於曾經接觸過的定置漁場產生興趣,因為生長在花蓮的人,一定對於七星潭離岸不遠的漁網並不陌生,但卻很少人知道那是什麼漁法?我們也是在三年級的活動中才知道那就是「定置漁場」,是一種守株待兔式的友善捕撈方式。所以我們也產生好奇,花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殊捕撈方式?定置漁場的經營隨著海洋生態變遷及疫情影響,是否也會有所衝擊?定置漁場的背後又要告訴我們什麼樣重要的海洋訊息呢?

所以我們決定針對這種特別的友善捕魚方式進行探討、了解民眾對於購買漁獲時的消費行為習慣,以及是否了解友善漁法,並且思考可以在生活中如何推廣友善漁法及正確的食魚教育概念。

A 行動: 

我們將行動分成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我們前往花蓮三個設置定置漁場的區域進行實地調查。在這個階段,我們發現目前僅十座漁場,在岸邊就能清晰可見它們的身影。另外,崇德及七星潭地區的定置漁獲上岸,是以膠筏接駁搶灘上岸方式進行,這樣的方式可以節省船隻能源,又能即時把新鮮的漁獲送上岸。漁獲種類多是以洄游性魚種為主。

第二階段,我們訪問了定置漁場及相關產業業者。從四位受訪者回答中,發現定置漁場是一種友善且節能的捕魚方式,但也因為近年海洋水溫升高、過漁及複雜的海洋因素,漁獲量急速下降。相關產業業者則是希望透過餐廳開設及教育推廣的進行,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這種對海洋友善的漁法應該要被留下。不約而同,受訪者都希望能透過推廣,繼續維護海洋資源平衡,也希望更多人能理解食魚教育的重要。

第三階段,我們調查花蓮縣民眾平時購買漁獲時的消費行為,及對於友善漁法的認知程度。結果發現,民眾在購買漁獲時,多以外國進口常見的魚類為主,對於台灣常見的野生魚種並不熟悉,曾主動購買定置漁場漁獲的民眾也不多。在採購時,民眾並不會主動詢問魚的來源,然而這可能會助長破壞性漁法的使用。當民眾知道友善漁法的重要性時,多數都表示願意購買相關的漁獲產品。

G 收穫: 

我們在這個行動過程中得到許多收穫。

第一部分,在我們發放問卷時,因為民眾熱情回饋,讓我們意識到友善漁法的定義。例如:如果一個區域的定置漁場數量過多那就不完全是友善漁業,並非某一種友善漁法就完全是友善漁法,也要檢視這個漁法是否有被過度大量使用。

第二部分,我們的行動歷程整理後,參加了花蓮縣的行動競賽獲得金獎肯定,後續教育處也將我們的研究報告送給縣府相關承辦處室。我們也覺得食魚教育應該要徹底執行。目前花蓮縣政府所提供的營養午餐,會結合在地農民生產的蔬果,因此,我們將會在這個學期蒐集更多充足的資料,並且主動聯繫花蓮縣政府,約縣長碰面討論食魚教育融入營養午餐的可行性,讓食魚政策可以有效的在生活中推行。

活動成果

活動影片: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