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車曙光計畫:遇見文化傳承的喟嘆
遇見文化傳承的喟嘆
國立臺灣大學世界志工社 林平昕
去年道別的場景仍歷歷在目。記得曉文拍著我的手,大喊著「明年見!」、「明年見!」,但隨著車子緩緩駛離,孩子的身影越來越模糊。我在心中默默下了決定:未來無論是甚麼身分,一定會回到豐濱,回到這片海,看看孩子們長大的模樣,看看熟悉的部落有怎麼樣的改變......。
孩子的成長是顯而易見的
國立臺灣大學世界志工社 林平昕
去年道別的場景仍歷歷在目。記得曉文拍著我的手,大喊著「明年見!」、「明年見!」,但隨著車子緩緩駛離,孩子的身影越來越模糊。我在心中默默下了決定:未來無論是甚麼身分,一定會回到豐濱,回到這片海,看看孩子們長大的模樣,看看熟悉的部落有怎麼樣的改變......。
孩子的成長是顯而易見的
國立臺灣大學世界志工社 李宜潔
部落
一直覺得遺憾,明明每次都在想,下次見到部落長輩一定要開口說「nga’ay ho」、「aray」,仍是改不了問候時脫口而出的「早安」與「謝謝」,只能在離開豐濱後,盯著曉文創作的族語貼圖回味一遍遍惋惜。
去年暑花結束,我們都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部落,帶孩子找回自己的根。野菜教學那天,我們第一次帶著孩子走進部落,心裡既激動又期待,想像著會看到如豐年祭時,小朋友認真懂事的模樣。然而,當我們一群人圍圈坐在八角亭中,孩子們嘻笑玩鬧與事不關己,不知讓多少部落長輩神傷。儘管這之中可能存在著部落差異、漢原隔閡,但卻也好像是隔代教養最常見的模樣,步履蹣跚的長者,哪裡抓的住這群莽撞躁動的年輕生命。也許對我們來說,帶孩子走入部落還為之太早。
巴喜告青年
這是我第四次擔任部落音樂會的工作人員,起初只是朋友的請求,從沒想過會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入這個團隊一起籌備音樂會。
(活潑動感的巴喜告部落音樂會主題:熱線你和我/2019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服務社 莊博傑
是年仲春,水里。那是我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當時的我不過一屆社員。懷 著滿腔的熱血、端著為著他人服務的心思,我來到了水里度過一週的營隊生活。 半載時光,我接替下了社長的職務,並且,再次踏上了水里的土地。身上多了些不同的責任,那份重量,也使我的體認有所不同。
看見差異
Ibu部落共學團隊 教育總監 王翔暉
這是我第三年來到武陵部落陪伴這一群孩子,從原先第一次來到部落到現在,不論是Ibu還是武陵青少都有很大的變化,一起攜手,不斷地往前邁進,身為團隊的舊夥伴,這一次的計劃讓我心中有許多感動的地方。
從經驗中學習
學田志工 / 張翊薇
十二月的富里已收稻,小朋友們也都換上了厚厚的冬衣。剛好我去的期間寒流報到,氣溫低驟且下著雨,學田國小的小朋友們仍非常有朝氣的天天早起練田徑,下課後接著練扯鈴。
各位親愛的貓頭鷹志工,大家好:
我是陳忠寅心理師,有位伙伴提出一個令人感動的問題:「半年才來服務一次的我們,應該要介入到什麼程度?」。
各位親愛的貓頭鷹志工,大家好:
我是陳忠寅心理師,關於夥伴問到「我們的服務真的能帶來好的影響嗎?怎麼樣算是服務汙染,該如何避免?」這個問題,我可以從心理角度來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交流。
【服務就是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的歷程】
在眾多志願服務類型中,直接服務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直接服務是「一個人」服務「一個人」的真實相處,如果志工與被服務者都投入這段關係,這個過程當然也必定是「一個人」影響「一個人」的歷程。
學田志工 / 林怡秀
十一月初的富里,正值金黃稻穗的收割期,大地一片盈盈的豐足。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