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松山千人走讀:山嵐人文生態行
山嵐人文生態行
撰文/徐菁穗
如果你Google關鍵字「信義區」,出現的不外乎是台灣最密集的高樓群,最頂尖的金融及時尚圈,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什麼?來一趟大松山千人走讀「山嵐人文生態」走讀行之後,或許您會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
陰雨的周末道路有些濕滑,2個半小時的行程,從70歲的松山工農出發,最先認識的是松山信義區最早形成的街道─虎林街,現今台北市的燙金門牌「忠孝東路」早期是虎林街130巷,「信義路」則是虎林街252巷。
山嵐人文生態行
撰文/徐菁穗
如果你Google關鍵字「信義區」,出現的不外乎是台灣最密集的高樓群,最頂尖的金融及時尚圈,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什麼?來一趟大松山千人走讀「山嵐人文生態」走讀行之後,或許您會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
陰雨的周末道路有些濕滑,2個半小時的行程,從70歲的松山工農出發,最先認識的是松山信義區最早形成的街道─虎林街,現今台北市的燙金門牌「忠孝東路」早期是虎林街130巷,「信義路」則是虎林街252巷。
台日文化市井生活散冊
撰文/陳宏成
2020年10月17日天空時陰時雨讓人失去出門的慾望,然而松山工農校門口的大廳卻人聲沸騰,因為今天是基金會的大事—大松山千人走讀,集合報到與起點就設在這裡。被疫情悶壞的民眾不畏風雨,在報到時間還未開始,就已經來到松山工農等待。
大松山千人走讀規畫了八條主題路線,每人只能選擇一條參加;而我參加的是路線三「台日文化市井生活散冊」。剛開始我對於松山和日本的關聯性感到疑惑,我在松山區生活多年,卻不知道這裡和日本有什麼關係?透過這場走讀,讓我得到了答案!
漫步松山,尋找老街新靈魂
撰文/楊希文
「松山古早是叫錫口。草店尾一個鯉魚頭。
下街尾有豬灶。尚介老烈是媽祖宮口。
隱身城市裡的秘密基地
撰文/楊芸
我參加過金車文教基金會「走讀」很多次,但「2020大松山千人走讀」活動卻讓我很震撼,彷彿參加了一趟「異時空」奇幻之旅!從最繁華到蕭瑟,從最現代到古早年代,一路之隔、一區之隔,同樣在台北市東區,松山區緊鄰著信義區,卻有著極不同的建物和氛圍,一路走下來,只能說「太驚奇了」!
撰文 / 林靜婷
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金車文教基金會秋季走讀來到了大溪總站集合,即將展開一場古鎮老街尋奇,楊素玲老師是大溪在地文化工作者,致力推廣「大大溪概念」,從楊老師的導覽言談中,可以讓人感受到她身為大溪人的驕傲及對延續大溪文化的熱情。
撰文 / 走讀志工 周華
初冬晴朗的午後,我們從桃園高中出發,老師先說明行程,部分路段在整修,強調要「小心」,參觀曹丁波洋樓後解散。
虎頭山公園欄杆上有各色各樣的「虎」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以至楷書,彷彿要強調這裡就是虎頭山。
走讀志工/顏文魁
你知道距離桃園不遠處,有一處桃園市古蹟最多的小鎮嗎?
你知道離淡水河河口接近60公里遠,有一處大漢溪舊時河運的河港所在嗎?
你知道新竹關西舊時茶葉,是在那裡運往大稻埕及淡水嗎?
走讀志工 / 周華
我們的走讀從二結車站開始,第一站的二結穀倉位於鐵道旁,太子樓屋頂的倉庫十分醒目。
北投禪風溫泉鄉
撰文/走讀志工 周華
晴朗的日子,就是走讀的好日子。
捷運新北投站集合開場完畢,在地的楊燁老師先簡介自己,原來他是插畫家,除了高雄及台東外,他的插畫曾出現在所有的地方宣傳,這個紀錄想必很難打破。